□武汉市汉阳一中高二(7)班 刘雅妮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小小扁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映射了时代的风貌。
一叶扁舟逐水流,于是它成了文人孤苦远行、思乡怀亲的情感载体。诗人白居易被贬至江州,行船途中,顿生孤寂,于是一系列舟中诗作便应运而生。“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船中有病客,左降向江州。”遭受贬谪后,这位病客在雨夜漂泊,身如不系之舟,何等辛酸!从江州调任忠州时,他又在《初入峡有感》中写道:“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他将一生托付于舟楫之上,如舟船般漂泊无依,扁舟亦是孤舟。
提到孤舟,“孤”字则更直接表达出文人的寂寥心绪。刘长卿的《赤沙湖》中有:“楚客来相问,孤舟泊钓矶。”写此诗时,诗人正值被贬而郁郁不得志,有人前来问候,于是苦与恨齐涌心头,“孤舟泊钓矶”无非告诉读者,孤舟,乃孤独也。联想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何尝不是一种经历是是非非后的“孤翼只影向谁去”呢?于是一舟一渔,“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体会一番“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旅人心,“驾一叶之扁舟”“侣鱼虾而友麋鹿”的渔人情了。
古人写舟,多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的看尽世事,或是“谁家今夜扁舟子”的无尽相思,当然,也有不在此间乐观豁达的舟之所寄。白居易虽赋愁于舟,《舟行》中亦有所言:“何况不失家,舟中载妻子。”即使身为行舟,却不是“不系之舟”了,家人在侧,以舟为家,舟已不负载愁的景况。李白不羁一生,多于舟中游山玩水,畅游沉醉。“浅觞宁及醉,慢舸不知移”,虽不为李白所作,倒也可以概括他尽兴的一生。舟于他,亦快亦愁,愁乐参半,不禁使后人叹舟之妙,遂畅快行舟。
舟船意象,缓缓流淌于历史长河,影映着诗情画意,终成文人之音。孤舟也好,乐舟也罢,扁舟留给诗坛的都是不可磨灭的经典,都是踏破红尘滚滚来的时代见证。
点评:舟,作为古代诗歌常见之意象,承载了无数诗人的喜怒哀乐,也承载了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语言简洁凝练,大量诗句的引用,既扮靓了文章的语言,又增添文章的文学性。
指导教师 柳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