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走进五峰,仿佛走进群山的入口,山势高峻,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满山皆绿。群山之间的山坡平缓,还夹有小块的平地。地上植物茂盛,种植有茶叶、烟叶、药材、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五峰县的茶叶种植基地超过20万亩,是名副其实的全国著名的“名茶之乡。”这里也是近代“万里茶道”的起点之一。
车行在五峰蜿蜒盘旋的山路上,放眼望去,满山的茶树绿油油的,一排排、一片片整齐地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山坡上,像绿色的海洋,风一吹来,如海浪一般摆动起来,好不壮观。走近一看,嫩绿吐舌的新茶儿,通过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而一片接着一片,挤挤挨挨,不留一点儿缝隙。
当人们走进小河村的采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德科会给人们讲述他的叔婆和姨娘等“茶山七仙女”的故事——1958年,五峰镇水浕司村开展采茶竞赛,把从各个地方选出来的14个采茶最多的妇女集中到肖家塆一块茶园中比赛,选出了七位“采茶能手”,人称“茶山七仙女”。她们将一天采摘的鲜叶制成33.5公斤绿茶寄到北京送给毛主席。
当年8月30日,她们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和200元茶叶款。1959年,宜昌京剧团据此编排了现代京剧《茶山七仙女》,公演后引起轰动,共演出240多场次,并多次赴京演出,红极一时,长演不衰。
如今“茶山七仙女”还有两位健在,成为了五峰绿茶和邓德科茶场的一张名片。
五峰用“五峰绿茶”和“五峰宜红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宜红茶是五峰的一种品质独特的红茶,是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据传已有百年历史,并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品鉴红茶,不仅仅是品尝味道,还是一种文化的体验。五峰的每一杯红茶,都似乎在诉说它的故事,它的历史,它的文化。
茶助文思,如今兴起了品茶文化。有茶文、茶学、茶画、茶歌、茶戏等精彩纷呈、相得益彰,使饮茶成为精神享受,进而形成中国茶道。五峰也建设了茶文化博物馆、宜红茶厂工业遗产展览馆,将茶文化融入旅游文化,使之成为五峰旅游网红打卡地。
一片叶子,绿了大山,富了乡亲。在五峰,游茶旅古镇,走万里茶道,听土家山歌,并泡一杯香茗,看青碧的茶叶在杯中翻滚舒展,我们会在水的浸润中闭目沉醉,回望悠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