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王晨曦 通讯员 丁燕飞 吴君仪 实习生 曹晋铭
“你是我工作几十年来,见过的恢复最快的病人!”这是值班医生对35岁肝移植患者刘强(化名)发自肺腑的一句感叹。此前,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刘强受尽病痛折磨,在苦苦挣扎下,寻求一线生机,最终,他幸运等到肝源,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医学中心专家团队的努力下换肝重获新生。住院期间,6岁的女儿昕昕(化名)画了约20幅温暖画作,为爸爸加油鼓劲,陪爸爸度过手术康复期。
8月20日,昕昕和妈妈陪爸爸来复查时,带着这些画作,向主刀医生致谢,医生也为她送上小画板作为祝福。
男子肝脏严重受损,肝移植成唯一出路
刘强家住湖北某县城,患有乙肝多年。2022年底,他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吃了退烧药不见好转,还出现胸口发闷,呼吸紧促,上厕所还有严重的便血症状,吓得赶紧去当地医院就诊。
当时,他身形瘦削干枯,眼珠蜡黄,肤色发黑,妻子曾以为那是日晒而成。当地医生经过详细检查后,告诉他们,这是“肝病面容”,刘强的肝脏已发生了不可逆的损伤,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刘强被转诊到上级医院,虽经治疗,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刘强咨询了多家医院后,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医学中心求助,该中心主任医师叶少军接诊后充分评估,诊断其已经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查出乙肝后一直没有采取有效治疗和复查,加上长期工作疲劳,乙肝病毒在体内不断繁衍,对肝细胞造成破坏,最终导致肝硬化失代偿。”叶少军介绍,针对目前患者的病情,根本解决办法是肝移植。在叶少军主任医师团队的安慰和帮助下,刘强下定决心准备接受肝移植手术。他在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进行了登记,排队等待肝源。
为了给丈夫治病,妻子一边打两份工,一边照顾丈夫和女儿。刘强也一边等消息,一边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终于,在今年6月初,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传来消息:配型成功!这让刘强一家都高兴不已,刘强激动地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上了名字。
女儿在病房暖心作画,鼓励父亲积极治疗
6月28日,叶少军主任医师团队为刘强顺利实施了肝移植手术,手术持续5个多小时。术后,刘强进入重症监护室接受观察,仅4个小时后,他便能下床走动,2天后就被转到普通病房。看到丈夫闯过这一关,妻子长舒一口气,激动得泪流满面,积极地配合医生帮丈夫进行术后康复。
7月,正值暑假,6岁的女儿昕昕想念爸爸,便随妈妈来到武汉,母女俩租住在医院附近。每天,妈妈来医院照顾爸爸,昕昕便会安静地伏在病床旁画画,给爸爸陪伴与鼓励。医护叔叔阿姨对爸爸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印在她的心田,她用画笔记录下爸爸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也描绘自己对未来的憧憬:护士阿姨为爸爸打针、戴着无菌帽的医生叔叔为爸爸治疗、医生叔叔打跑病魔、她和妈妈在家中的葡萄架下等爸爸回家……一幅幅充满童真、带着爱与希望的画作,让刘强内心的希望之火愈加热烈地燃烧着,促使他更坚定地积极治疗、康复。
住院期间,刘强不止一次地感叹:“我要尽快恢复,出院后重新开始找工作,为家人,为自己,好好生活!”经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护理,刘强一天天好转,于术后第七周达到出院标准,回到了老家。出院前,医生嘱咐他,要坚持服用抗排异药物,并定期复查。
8月20日,刘强在妻女的陪伴下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复查,一切指标正常。女儿也带来了在医院陪伴爸爸康复时,画的约20幅画作,送给医护留作纪念,医生也为她送上小画板作为祝福。
回忆起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日子,刘强和妻子都充满了感激。看着曾经陷入绝望的家庭重现生机,医护团队十分欣慰,“孩子的温暖画作,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医生为患者治好病、帮一个家庭重拾生活的信心,这是我们最大的期望。”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叶少军提醒,乙肝患者要定期体检,并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不熬夜、不酗酒。建议35岁以上的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至少做一次肝胆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