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梁传松 通讯员 倪胜林
50年前,湖北阳新县陶港镇江荣村10多岁的江兴全为了帮家庭分担生活压力,一边上学一边帮助生产队放牛,每天挣3个工分。成年后,他做起了贩牛的生意,每天起早贪黑赚点辛苦钱。生活改善后,他办起养殖场,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户。江兴全日子越过越好,也见证了中国乡村几十年来的巨变。
与牛结缘成就梦想
“哞,哞……”昨日,阳新县陶港镇江荣村养牛专业户江兴全几声呼唤,几十头在野外放养的牛循声围了过来。
1962年出生的江兴全,身高不足1.5米,从10岁开始便帮着家里给生产队放牛,这一辈子他与牛结缘,从放牛娃到牛贩子再到养牛专业户,当地人对江兴全的称谓也有了戏剧性的转变。
“因为我个子矮小,放牛时人们叫我‘江矮子’,现在养的牛多了,称呼也改了,都叫我‘牛司令’了。”江兴全告诉记者,他兄弟姐妹众多,他上小学时帮生产队放牛,每天能赚3个工分,尽其所能地帮助家庭减轻生活压力。“早晨很早就得起床去放牛,牛吃饱了要下地干活。”江兴全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下午放学后,他又得赶着两头牛到山里吃草,天黑了才能回家。
37年前,一个偶然的机遇,让江兴从放牛娃变成了牛贩子。1986年的一天,村里死了一头牛。江兴全一眼看出,那头牛可能是吃多了干草喝水给胀死了,并不是得了病。他花72元将这头牛买回家,将牛肉和牛皮拿到县城卖,赚了70余元。
放牛娃改行贩牛,没有本钱行不通。江兴全打听到自家一朱姓远房亲戚,家中有一头牛想卖,他便和亲戚商量,以480元的价格帮亲戚家将牛卖出去,分文不赚,只是要占用亲戚家的牛钱3个月,当作本钱。亲戚很爽快地答应了。江兴全连夜兴冲冲地步行50多公里将牛赶到黄石市场,苦等了一天后将牛出售,赚到了80元钱。
提起这段回忆,江兴全感慨地说,那个时候的几十元抵得上一个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了。他用这480元起家,每天起早贪黑,半年下来,不仅还清了借款,还净赚了一万多元。江兴全从小小的“放牛娃”成长为当地有名的“牛贩子”。
“别看他年龄大,身材矮小,可他头脑灵活、悟性极高,对贩牛、养牛有常人学不到的天赋。”江荣村党支部副书记江兴德说。
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江兴全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他开始转型,用自己积累的财富开始养牛。
“那个时候政策越来越好,考虑多赚点钱,买回来的牛品相不好,就先放在家中喂养一段时间,等长得膘肥体壮之后,再拿到市场上出售。”江兴全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他家里平时都囤养着几头牛,甚至有买回来的大牛喂着喂着,还下了小牛崽。
“到了本世纪初,赚的钱越来越多,囤养的牛也更多了。”江兴全说,到了2000年后,由最开始囤养的几头牛变成了几十头,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户。
江兴全采用全部野外放养的养牛模式,牛肉质地好、口味鲜美。他每年收入在40万元以上。早些年建起了一栋楼房,近年又建起了两栋小洋楼。
村里同行看见养牛效益好,纷纷找他取经。江兴全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自养牛以来,每到春耕备耕时节,江兴全都会将自家的耕牛,无偿帮助许多家庭渡过无牛耕田的难关。
如今,年过六十岁的江兴全,除了养50多头牛、种20多亩牛草外,还承包荒山种植了60余亩油茶,承包了18亩水面养鱼,每天笑对生活,致富路上“牛”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