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郭勇 实习生 邓淑欣 胡心怡 顾雨晴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群山之中,有一所被评为神农架“最美乡村校园”的大九湖镇东溪小学,从林区城中心开车去这里需要5小时。这所“神农架最偏远的乡村小学”承载了朱相兵老师39年的坚守。39年前,他独自站上讲台,他说“走一步,看一步”。39年来,他走访过每一位学生的家庭,将两三百个孩子送出大山,他早就“不忍心,不走了”。
39年前登上讲台 他走一小时山路学教书
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东溪村小学距离市中心约有150公里,这偏远山区中的一隅,是朱相兵老师39年来的生活重心。
1984年,村支书找到他,希望他能留下来教书。教室是玉米仓库改建的,三个年级的几十名孩子挤在一起上课,这让朱相兵内心打起了退堂鼓。但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朱相兵决定先留下来“走一步,看一步”。
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朱相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没有教学经验,就边教边学,他每周走一小时山路找自己的初中老师请教教学方法;缺少专业知识,就抽出时间学习充电,提升学力。
学习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朱老师逐渐总结出了适合乡村小学的教学心得: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培养良好性格;做家访工作时,要耐心与家长沟通;关心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全面了解孩子。
教学方法上,朱老师提出不让学生死记硬背,鼓励他们“多思多想”。数学课上,朱相兵会先讲解例题,再出一道思考题让同学们自己讨论。每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他都会认真倾听,并给出最优解法。“朱老师还鼓励我们多问问题,这对我提升学习兴趣和未来的求学都有很大帮助。”学生胡丽琳说。后来她考上了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现在在宜昌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也有几次调动工作的机会,我都拒绝了。我不忍心让这些孩子没有书读,我不忍心,不走了。”朱老师说道。而在朱相兵留守“神农架最偏远村小”的39年里,有两三百名学生走出了大山,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所有学生“一口清” 他在路上“捡”到一个学生
朱老师有一项特别的本领:对辖区内的所有学生情况都能“一口清”。他不仅对每一名孩子的个性、品行、学习状况了然于心,还对每个学生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朱老师的秘籍就是家访。“那时没有手机,我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每天放学后就去家访。有时去一个学生家里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
家访的习惯坚持到现在,“公路都修通了,我去家访更方便了。”他去过每个孩子的家里,跟家长交流孩子的教育方法,关心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放假了朱老师也总给我们打电话,问孩子在家的情况,有没有生病,叮嘱孩子不要去危险的地方玩。”学生彭玉的爸爸说。
“朱老师经常来我们家家访,了解家庭情况,鼓励我好好学习。”刚刚小学毕业的小嫒(化名)是朱老师从街上“捡”回来的学生。由于家庭贫困、父母疏于照顾,她9岁时还没上小学。朱老师帮助她入学,还帮她申请了社会助学金。朱相兵为贫困学生争取的社会爱心助学资金多达十多万元,受惠于助学金的学生超过30人。
学生小鑫(化名)厌学、逃课,就算父母把他送到校门口,他也拔腿就跑。朱相兵多次家访做思想工作,最后干脆直接骑着摩托车把小鑫从家里接到学校,一整天都陪着他上课、吃饭、谈心,第二天,小鑫奇迹般地变了个人,不仅不再逃课,成绩也有所进步。
正是这份对学生毫无保留的关爱,让朱老师备受家长的尊敬和信任。即使是农忙时节,只要朱老师发消息,所有家长都会放下手中的农活参加朱老师的家长会。
朱家饭桌成学校分食堂 他为乡村留住人才
煮饭时多放几碗米是朱相兵爱人做饭的习惯,朱老师爱人打趣道,“我们家是学校的分食堂。”
贾远森就是“朱家饭桌”的一员,在这个饭桌他已经吃了4年。刚来工作时学校条件很差,朱相兵就让贾远森和其他新老师们在自己家住了一年,给他们做饭,和他们聊天,带他们散步,放假时还帮忙找车送他们回家,这都是朱相兵常做的事。
“我们这里条件不好,我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更多关爱,让他们在这里跟在家里一样。”朱相兵说。他也的确让老师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蔼可亲、严慈相济,朱老师在大家心中的形象是温暖亲切的。“我刚到教师宿舍时被马蜂蜇了,朱老师立刻给我找药,还拿起灭火器除蜂窝,一直忙碌到夜里一两点。”曾在东溪小学工作的刘坤老师分享道。
“你很好”“你很棒”“你们新时代的教师比我懂得更多”是朱老师挂在嘴边的“夸夸语录”。初次带班的高琳缺乏信心,经过朱老师的言传身教,高琳不仅当完了一年的班主任,还收获了同学的认可。“有朱老师这样的前辈带领着我们切切实实地为乡村教育作贡献,我们也觉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高琳说。
39年来,神农架的山林深处通上了公路,东溪小学盖起了新校舍和塑胶跑道,一届届学生走进学校、走出大山,一位位老师来了又走,朱相兵却依然和39年前一样,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他也盼望着更多老师能够走进来、留下来,一同托举起孩子的未来与祖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