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7日

高职教师常向学生抛出技术难题

“大国工匠要有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担当”

焦红卫(前)指导学生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士峰 通讯员 周思思

国内数控车床自动钻孔不够灵活,如何改进?暑假里,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下文简称为“武软”)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焦红卫忙着攻克这个课题。通过反复编程和测试,他找出了解决方法,能提高约20%的工效,并打算将这写成论文,供他人参考。

每个长假写一篇论文,是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首席技师”称号和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的焦红卫对自己的要求。“搞技能,一样有很多‘卡脖子’难题,我钻研的数控加工领域尤其如此,我们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要教技能,也要教科研思维。”他说。

邀约学生攻克业界难题

“有个难题,我想了十年,才稍有突破。我希望大家都来想,也许有一天,它会被我们攻克。”

每接手一个班的数控加工类课,焦红卫都会向学生们抛出他日夜琢磨的各种难题,希望在学生心中植入高远的目标。

“改进螺纹复合循环加工指令”是他念叨得最多的。他告诉学生们,目前公开的螺纹复合循环加工指令只有一个“G76”,它采取固定的数学模型来进刀,对不同大小、形状、材质的坯件工艺性不好,螺纹加工质量无法保障,一线工人几乎不用。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零件进行合理分类,针对各个类型选取典型样本进行试切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来匹配数学模型,编写宏程序,验证调整……工作量将是天量。“像这样的重要技术,国外就算有也不会公开,我们得靠自己干。我计划和企业联手攻关,也希望大家记下它,未来破解它。”他说。

难题来自他在企业实践时的观察,也来自与一线技师的交流。“数控机床是‘工业母机’,存在明显‘卡脖子’问题,使用中的空白地带也很多,我们做技能的人,要有去补位去突破的责任感。”他这样想着,努力在课堂中渗透科研方法:新手操作数控机床常因对刀失误而撞刀,他就教学生编程时在每次换刀后设定某个指令,使机床运行中能及时检验对刀是否正确,学生觉得有趣,他趁热打铁讲自己发现“秘密”的路径;他鼓励学生纠错、找茬,找到课本或他板书的错误能加分,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也能加分;他自己正在做的科研项目,更是常常成为授课的案例。

他欣喜地看到,自己的课堂上开始闪现科研思维的小火花。有学生问“实际操作用的是前置刀架的车床,为什么课本上例子都是用后置刀架车床”,也有学生问“教科书上说编程时用M03 S800指令来启动主轴,焦老师为什么要把指令反过来”。“发现问题、质疑是走上科研之路的第一步,希望大家在勤练技术的同时多思多试。”他不断鼓励学生们。

43岁拼国赛教学生“坚持”

想在技能赛道上做出科研成果,并不容易,但焦红卫沉得下心去啃硬骨头。他说,自己不够聪明,手也比较笨,那就多学多想多练。

同事田云龙曾和他一起做项目,为他的严谨细致震惊。他说:“我们研究为什么数控车床车不圆零件,要怎么车才能更圆一点,我做测量工作。本以为很简单,没想到焦老师把许多可能都试到了,做了几个月才最终完成。”

数控加工技术更新换代很快,焦红卫通过常去企业学习、不断参赛和带学生参赛,始终站在技术前沿。2018年,他43岁,忙到睡办公室,一口气拿到了武汉市教育科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湖北省第二届智能制造应用技术职业技能大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项目(教师组)比赛一等奖、中国技能大赛-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计算程序设计员(教师组)比赛二等奖、2018年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等。

“我非常喜欢数控机床,它很重要,我要为它多做点事。”焦红卫说,他常带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希望更多人投身他的事业。

“到现在,我在技术上遇到困难都会请教焦老师,他能给出很专业的意见。遇到重点难题,他愿意花几个月的私人时间帮我加工验证。”他的学生、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首席技师丁立芳说,焦老师以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态度在告诉他,肩上有责任,可不能躺平。

--> 2023-08-07 “大国工匠要有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担当”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37107.html 1 高职教师常向学生抛出技术难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