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实习生 杨可儿
42公里汉江、11公里褒河流经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40名渔政协助巡护员一直在守护着这片水域。他们说,禁渔不是树立“对立面”,而是要把钓鱼人都变成“护渔人”。目前,已有上百名钓鱼爱好者成为巡护队的“线人”。
“护渔”也是守护汉水文化
汉水、汉族、汉字、汉语、汉文化一脉相承,“汉”文明的发祥地汉中,即是秦汉时的南郑,古汉台则是刘邦王宫所在。
1958年,汉台建起汉唐建筑风格的历史博物馆,汉台区也因此得名,如今也是“十年禁渔”历史大事件的亲历者。每天80余公里河道的巡护路线,协助巡护员每一步都走得细致,因为所有汉中人心里都有一个共识:汉江不仅是一条河更是一个文化符号。
42岁的谢虎是一名退役军人,禁捕一开始他就加入了协助巡护队,他负责的河段全年禁钓,而且是上游水库泄洪必经之地。除了劝阻垂钓者,还要在汛期劝阻江边亲水的市民。
2020年5月,谢虎在汉江白渡段巡护时看到一名50多岁的垂钓者,当时该河段还不是禁钓区,他也不是巡护员。谢虎看到垂钓者钓起了一条通体金黄的野生鲤鱼,足有三四十厘米长,鲤鱼出水的一瞬间,阳光打在鱼水相接的水面上,闪出几道金光。
“当时,很多人在围观,都说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鲤鱼。但是,也有人说,这种鲤鱼是龙王,钓起来不吉利,应该放生。”谢虎站在河岸上,一边用草帽扇风,一边指着当时那个钓位,并笑着对极目新闻记者说,“我当时一听,也跟着起哄,说应该放生。我其实有私心,就是想救下这条鱼,让它重返汉江。欣慰的是,那个钓鱼人真的把它放生了。”
巡护队既救鱼也救人
对鱼尚且如此,对人更要关注。2022年8月某天,谢虎在社区群里看到上游的水库泄洪通知,立即赶到江边,劝离还在江边逗留的市民。下午3时许,行至汉江龙岗大桥附近,看到一名老人还在江边钓鱼,谢虎赶紧跑下河堤,和老人并排站在浅水滩中,告诉他上游的洪峰马上就要过境了。
“没想到那个老人听不进去,还说我的提醒义务尽到了,出了事与我无关,真叫人哭笑不得。”谢虎回忆说,“我看他没钓到鱼,又不愿离开,就想了别的办法。就跟他说这里是禁钓区,想钓鱼可以换一个地方,而且有大鱼可以钓。经过半个小时劝说,这名老人才离开。其实,距离开闸泄洪还有一个小时,但我们必须提前把人都劝离。”
汉中市汉台区长江流域渔政协助巡护队2021年6月成立,40名巡护员管护过境的42.21公里汉江干流和褒河国家级特种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每天累计巡查河道80余公里。至今已开展巡护行动4000余人次,协助清缴“三无船舶”3艘,现场纠正违规垂钓行为1500余起,批评教育违规垂钓人员156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向上级执法部门上报违法违规线索85条,协助执法人员查处涉渔案件3起,救助水生野生保护动物5尾。
除此之外,据巡护员们的回忆,禁捕三年来,每年汉江汛期,他们都要在水库泄洪时劝离两三百位市民,三年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这项工作也成为他们日常巡护的重要内容。
巡护队有上百名“线人”
巡护员杨国星说:“禁渔三年来,我们对于违规垂钓者,都是劝阻为主,只有屡教不改或情节特别严重的才会上报执法。简单说,禁渔不是为了树立对立面,而是唤起共识,让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成为所有人的共同意识,协助巡护的目的才算达到。”
这种理念,首先是巡护员的共识。今年4月15日上午9时许,杨国星在巡护时发现一个精神矍铄但左手有残疾的老人在钓鱼。他上前劝阻时,老人情绪激动,交谈中得知,这名老人是上过战场的老兵,左手在战火中受伤,钓鱼只是退休后的爱好。
杨国星与他交谈了十几分钟,终于将其劝离,双方还互留了电话。“当天下午,这个老人居然来到巡护队的办公室,找到我,说以后不到禁钓区钓鱼了,因为回去之后想明白了,当年打仗的目的是保家卫国,为的就是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禁渔也是这个目的,大家都应该支持。”杨国星回忆说,当天中午老人喝了酒,离开的时候还说要给巡护队当“线人”。
这位老人的话启发了巡护员们,他们梳理了此前划分的7个巡护网格和微信朋友圈,竟发现有百余名钓鱼爱好者已成为巡护队的“线人”,他们在河边散步时,经常会把看到的违规垂钓现象拍照传给巡护员。
现在,汉中市汉台区渔政协助巡护队,已在“护渔”行动的感召下,由40名专职巡护员发展出了“第二梯队”,这些原本都被巡护员“教育”过的钓鱼爱好者,如今成了护鱼志愿者。这正印证了巡护队的那个共识:“禁渔不是树立对立面,而是要把钓鱼人都变成护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