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发
我是20世纪90年代拿的驾照,当时车少,没有驾校,学车靠找师傅带或者自学成才。我是后者,几个“半瓢水”互帮互学,考试居然都是一次通过。
开车过程中,自己摸索了一套《开车守则》:“交规记心间,行车保安全;动车围车转,停车绕一圈(检查);下雪慢过桥(结冰),下雨平稳行;会车须礼让,堵车心不慌;路口必减速,变道观后方。”开车近30年,车没掉漆,人没掉皮。车技不高,说得过去。
如今,小车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家里也与时俱进购置了一辆东风本田。双休时,妻子便经常派我这个“专职司机”的活,上车就坐在副驾位置上。可能是看到驾校的教练坐在这个位置,她便进入角色,把自己当成了“教练”。
教练俗称师傅。我拿驾照都没见过师傅,现在倒好,有了“师傅”。
“在其位,谋其政”,车子一动,“师傅”就认真负责、有模有样、只讲原则、不讲情面地开始指导:“慢些开,不要超车;左转弯,打转向……”
“嗯,好。”
我性子急,喜欢开快车。在路标设定的时速内,无论是走高速公路或是城区道路,咱们的东风本田超越兰博基尼、法拉利等豪车是常有的事。每当把豪车甩到了后面,心里便有一丝小小的得意:“钱没多掏,车速也高。”
“师傅”在享受高速平稳的车速时,嘴里却在提醒我:“你性子太急,不能这样开车。”
今年五一,我们从汉口开车去京山度假。原来每次都是走的武荆高速,这次接人,就近上了汉蔡高速。在一个路口,应当右转,错走了直行,多跑了一段路。“开车看清路,灶里的粑粑往熟的拿,走熟(路)不走生(路)……”一路上,“师傅”时而语重心长,时而声色俱厉指导,让我开车时有些分散注意力。旅游,到哪里不是游,多游点地方多大的事呢?难怪时有“把妻子扔在高速公路上,老公把车开走了”的新闻。
正在考验我耐心和定力的时候,坐在后排的孙子仿佛猜到了我的心思,开口劝解:“奶奶,您再说,我就下车了。”“师傅”的指导才闻声戛然而止。孙子帮我解了围,真的是一物降一物。
在城区路口,每逢等红灯,只要我的车停在第一排,红灯倒计时显示3秒,便挂挡、松刹、踩油门,三步完成,车子动起来正好与绿灯亮同步。这样操作,符合交规,节省时间,可多通行几辆车,提高路口的车辆通行量。我多年摸索总结出来的“黄金3秒”,我颇为得意,却成了“师傅”口中的“这样违规,红灯不能动手操作”。
“来,你来开。”面对“师傅”的指导,又不能反驳,我只好毕恭毕敬地对她说。
“我?我又没有驾照。”她还当真啦。
“哎!你这么好的技术,还要驾照啊?”我调侃道。
平心而论,妻子不仅知道一些交通常识,交通安全意识还特强,不是“瞎指挥”,坐在师傅的位置当之无愧。只要她在车上指导,我这个“徒弟”的车就开得更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