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实习生 张崤睛 通讯员 陈建波 黄雪娇
从教38年,他扎根山区教学点,为了学生的安全,坚持20年过河接送学生;师资紧张,他主动承担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从零开始;他四处寻求援助帮扶贫困生,无论条件多艰苦,也不让山村娃儿失去希望……他就是湖北襄阳市谷城县南河镇白水峪中心小学教学点的教师谭承斌。
据了解,谭承斌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荆楚楷模”“湖北好人”“襄阳百杰·师德楷模”“襄阳市劳模”等多项荣誉。
接力过河送学
绝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一湾河水、一艘小船、150米宽的水面,2000年至2020年的20年间,谭承斌带着学生在此往返上万次。
1985年,17岁的谭承斌毕业后来到谷城县南河镇白水峪中心小学当了老师。谷城县南河镇白水峪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当初学校1至4年级的41名学生,都来自二三十里外的沟沟岔岔。最远的要坐一个小时的船,还要走两三小时山路才能到校。”谭承斌回忆。
谭承斌毅然立下“军令状”:“只要我还在,就决不让一个山区孩子失学!”2000年,谭承斌提出“三方三程一线”接送办法——学校护送一程、摆渡员转接一程、家长接送一程。每周他都带老师在白水峪两岸码头接送学生,这一接送便是20年。
为了不让山区孩子失学,谭承斌坚持家访。2013年冬,谭承斌和4名老师结伴家访,第二天傍晚开始下大雪,他们被困在山上又冻又饿,只得在村民家凑合一晚。几天后天放晴,他们每人拿着根木棍边探路边下山,一路上无数次滑倒跌倒,回到学校时手脚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2020年,政府解决了孩子们上学远的难题。经过易地搬迁,目前11名在籍学生搬到学校附近,平时吃住都能在学校解决了。
每科都不能落下
自学英语当全能教师
学校师资力量不足,谭承斌就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师——语文、数学、科学,样样精通。2010年,学校唯一的英语老师患脑瘤病休,谭承斌和大学读英语专业的大女儿商量,每天晚上利用网络跟女儿学英语,然后现学现卖教给学生。暑假他买来复读机、磁带,配了教材,当了女儿一个暑假的学生。秋季开学后,谭承斌英语教学水平飞速上涨,寂静山村又传来了英语读书声。再后来,学校终于迎来了年轻的专职英语老师。
谭承斌结合农村课改探索出了一套“三变”工作法,即把课改内容变活、教法变实、问题变小。在他的影响下,老师们学会了主动反思教法,钻研课改,把这所教学质量薄弱的乡村小学变成了全镇名列前茅。学校教学还用上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白水峪小学成为全县最靓丽的山村小学。
每分钱都给学生用
10多年助学超8万元
为了让山区留住年轻教师,谭承斌想尽办法: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为教师们购买新床、被子,添置衣柜、衣架、洗脸盆等日常用品。他还和学生陈圣书、谭承涛、章勋豪等人联系,出资成立了“白水峪中心小学教师基金会”,除了奖励突出贡献的教师,还设立了青年教师补助,对愿来学校支教的教师,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费400元,并解决相应的车船费。
自2019年以来,先后有5名30岁左右的教师来白水峪中心小学支援。10多年来,谭承斌资助学生资金超过8万元。在谭承斌的启蒙教育下,一批批山里娃走出了白水峪的大山。学生陈浩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在东航当飞行员;何则平考上华中师范大学,曾获得“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大学毕业后留校;程天放现在中科院读博士研究生;俞远阳就读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黄雪娇、陈圣旭、胡媛媛、刘伟、谭承成等选择了回家乡南河镇从事教育事业……
38年来,谭承斌用瘦弱的身躯,撑起山里娃儿希望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