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庞正 通讯员 陈扬 马杰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向鄂西北,丹江口市土关垭镇的万余亩茶园一派生机勃勃,茶叶嫩芽青翠欲滴。
而在与之相距500公里的英山县孔家坊乡,康养小镇正加紧二期建设,准备迎接更多游客的到来。
郧阳“香菇小镇”蓬勃发展,建始蛋鸡产业园持续满产……这些当地支柱产业,或因水而兴盛,或因水而优化,正迈出加快发展的步伐。
“十三五”以来,湖北始终以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全省自来水普及率和规模化供水率分别达到95.3%和79.5%,4300多万农村人口总体实现从“喝水难”到“有水喝”再到“喝好水”的历史蝶变。
百姓安居在此、乐业在此。饮水安全不仅满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生活需要,更是推动全省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强劲动力。
水润百业兴。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在荆山楚水间描绘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助力产业振兴的湖北样板。
水之优
好水迎来更多游客
层峦叠嶂,山风徐徐。7月16日,位于英山县孔家坊乡的神峰·森林海温泉康养小镇又迎来一批新的游客。
“我们小镇空气好、风景好,连水都是甜的。”康养小镇副总经理陈敬环笑着对极目新闻记者说,要是在前年,他可没底气说这样的话。
原来,康养小镇2021年开业时,打了两口井取水,但井水泡茶味道不好,水里还有小石子,客房的下水管道也经常堵塞。
“水里矿物质含量太高,有肉眼可见的颗粒。别说游客不满意,我们自己也看不下去。”陈敬环感慨道。
英山县水利局了解这一情况后,二话不说,铺设3.7公里管道,建设加压泵站和饮水池,使康养小镇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范畴,水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去年4月通水那天,陈敬环打开水龙头,看着清澈的流水,忍不住尝了一口。“是甜的!”陈敬环说,“这水可以直接喝!”
水好了,游客更多了。今年仅1-5月,康养小镇已经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过万名,比去年全年的游客还多。“游客太多了,我们有时还得协调他们住附近的山庄和酒店。这不,我们正加紧建设二期工程呢!”陈敬环喜滋滋地说。
解决“水之忧”,实现“水之优”,在全省各地,许多农村饮水提标升级项目,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水动力”。
去年夏天,建始县遭遇特大干旱天气,明康汇(建始)蛋鸡产业园的100万只鸡,因为饮水不足,日产蛋减产35万枚。
建始县结合水质提升三年行动和农村饮水补短板,实施建始县城郊供水工程,总投资1400万元,取水四十二坝水库二级站前池,通过14公里输水管道引水至业州镇小沟塘堰,再通过水厂处理后保障该区域生活用水以及明康汇企业用水。
今年4月初,工程完工通水,产业园的水量水质大大提升,日产蛋规模也恢复到85万枚,企业发展更有信心了。
水之甘
留住产业先留住人
发展产业靠市场、靠项目、靠技术,但最根本的是靠人。
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不仅将生活用水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让老百姓笑在脸上、甜在心窝,还用这清甜的水留住了人、吸引了人,激发了乡镇居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地方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最近几天,丹江口市土关垭镇土关垭村村支书熊天宝正忙着带领乡亲们采制夏茶做砖茶,准备销往内蒙古和新疆。
除了本村村民,来帮忙的还有邻村的两三百号人。
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让熊天宝几乎要忘了十年前村民们成群结队搬走的样子。
土关垭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是武当道茶发源地,所产茶叶富含铁、硒、锌等微量元素。
但土关垭前些年一直缺水。不少村民经历两次移民,从水边迁移到山区,农村用水存在很大困难。“因为缺水,500多户人家的村子里,400多名村民都搬走了。”熊天宝告诉记者。
人都留不住,何谈产业发展?村里好不容易接连引进两家龙头茶企,却发展缓慢。
为解决这一历史短板问题,丹江口市水利和湖泊局“十三五”期间总投入5.3亿元,建成标准化水厂17处,采取多级提水加压方式建立库区提水泵站、加压站30多处,铺设大管网,建设大水厂,全面覆盖环丹江口库区、环汉十路、丹郧路沿线乡镇。
土关垭镇也在2017年顺利通水。“以前搬出去的人现在都搬回来了。原来夏天茶园干死了,没人管,人都没水吃,谁管茶叶。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不是种茶就是采茶、制茶,连夏秋茶都能卖,一年随便挣二、三十万块钱。”熊天宝开心地说。
如今,土关垭镇以“道茶谷”“道茶城”闻名,茶园面积扩展到1.5万亩,茶的品类也从最初的4种增加到23种,年产值2000万元。
水之润
供水配套赋能发展
保民生,促发展。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站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大局的高度,高位推进真抓实干,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水利力量。
2019年建成的郧阳青龙泉社区,是湖北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建设了1200余亩香菇产业基地。郧阳区水利部门及时跟进,投资1000多万元配套建设供水设施。
“老百姓把香菇种到哪儿,我们就把输水管道铺到哪儿。”青龙泉社区党委书记侯晓东至今仍对区水利局负责人的这句话记忆犹新。侯晓东告诉记者,香菇小镇的产业基地分为十个片区,依山就势建的大棚,有的在山顶,有的在山脚,高度落差大,供水是个大难题。
水对香菇有多重要呢?
他介绍,香菇生长周期是每年11月到次年5月。在这6个月里,要将所有的香菇棒泡水,泡一次长一次香菇,通常能长五、六茬。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香菇棒每次泡水的时长,既不能长、也不能短,还要泡得均匀,否则对香菇的产量和品质都会有影响。这就要求用来泡香菇的水,水量要大、水压要足,供水持续绝不能停。
郧阳区水利局不仅说到做到,将输水管道送到每一个香菇棚子里,还成立了工作专班,24小时为种植户服务。今年3月的一个晚上11点多,居民刘单启正在泡香菇棒,忽然发现自来水管里的水流很小。他打电话给水利专班,专班马上派出2名维修员紧急排查抢修,不到半个小时就恢复了正常供水。
去年,郧阳区水利局进一步优化青龙泉社区的供水,如今水源更好、水量更稳定了。
侯晓东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现在仅在青龙泉社区,香菇规模已达350万棒,年产值4000万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2300多人就业,居民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香菇小镇”远近闻名。
康养小镇、“道茶谷”、“香菇小镇”,只是湖北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赋能产业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湖北省每年新增改善农村供水人口数百万人,与此同时,农村供水工程服务产业发展的故事比比皆是。在鄂州,日供水20万吨的城东水厂,为航空枢纽花湖机场正常运转和片区20万农村居民提供坚实的供水支撑;在恩施,大水厂日供水2万吨,保障60万头规模养殖生猪用水;在咸宁,星星村供水问题得到解决后,老乡陈凯投资5000万元发展家乡旅游产业……饮水无忧,产业不愁。解决了用水难题,聚人心、强信心,群众集中精力抓生产、谋产业,投资力度加大,产业发展加速,一泓清水润心田,乡村旧貌换新颜。
当前,湖北正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标升级工程,今年将实现累计提升农村居民饮用水标准927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上半年,各地供水项目开足马力,实干快上,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更多的放心水、致富水、幸福水,将润泽荆楚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