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辉 通讯员 全光耀 实习生 陈钰琪 陈玉萱 陆雁彬
可以吃到最新的产品,还不需要写万字汇报材料;到各地开展寻味之旅,开启“逛逛逛”“吃吃吃”模式,这样的职业听起来令人十分羡慕,这就是品味师。今年38岁的田宏伟就职于湖北周黑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周黑鸭”),是一名品味师——周黑鸭感官评价师。他的工作需要靠舌头,通过品尝分析原料成分以及来源。近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了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食品产业园,见到了田宏伟,走进他的工作。
调香师转行成了感官评价师
掌握了1000多种香气成分
如果将一份卤水放到田宏伟的面前,他能通过品尝分析出卤水里的原料成分。这份“功力”离不开田宏伟的特殊经历,不同于其他的感官评价师,他在成为一名品味员之前是一名调香师。
十年的调香师经历,田宏伟掌握了1000多种香气成分,对于从混合味道中分辨个别味道有独到的办法,可以让自己的身体“轻松”记住味道。成为周黑鸭的感官评价师后,田宏伟记住香味的对象变成了花椒、桂皮、八角等香料。
田宏伟介绍,香料差异受产地影响,因香料产地不同,成长的气候、采摘时间不同等,导致香味的含量差别很大,进而影响香料表现出来的味道。比如花椒,因为产地、温度和湿度变化,种植方式不一样,导致有40多种类别香味成分,每一种香味成分浓郁程度不一样,进而影响花椒的味道。对于田宏伟来说,他需要掌握这40多种香气成分,记住它们互相混合之后,花椒表现出来的口味和特征,因此他能够通过品尝分析出这些花椒产地。
“对于周黑鸭的产品来说,除了原料本身之外,产品靠卤出来的,产品的味道看卤水的情况,产品是否稳定,关键看卤水,而香料的不同就会影响卤水味道,卤水影响产品的风味,因此需要找最适合的香料,就需要记住不同香料口味和特征。”田宏伟解释道。
靠品尝可以分析出原料
需在20秒内作出判断
每次调制新产品的时候,田宏伟就要通过闻、品卤水的味道,“尽管味道很重,但也得喝。”他解释,卤制前期,卤制效果受卤制师傅的技术水平影响,因此需要检测仪器和感官评价师一起介入对卤水作出评价。检测仪器能够分析风味和识别麻味,评价出咸味和香味,可以提示原料中某成分过多,但无法识别是哪一个原料带来的,无法识别辣味,因为辣味是痛觉,因此需要引入人工识别,这就是感官评价师的工作。
作为感官评价师,需要通过品尝确保产品出来的味道效果与原来设计一致。比如,这款产品定位为甜辣口味,那么呈现产品应该尝起来甜辣,闻起来鲜香。舌头通过品尝后,在第一瞬间作出判断,甜度和辣度是不是正常比例,比如甜少了一点,那么就不对。鲜和香,要与口味表现出一致性,如果鲜味出现差异,要分别出是原料的鲜味不够还是其他香料使用不当,香味是香料带来的,还是原材料本身带来的。
“一般来说,品尝结束不超过20秒就要作出判断。”田宏伟说,品尝时鲜味的浓度和高度,在短时间内是最高的。如果品尝时间过长,味道在口腔里变淡了,口味越淡影响越大,判断越不准确。
为此,田宏伟进行了大量训练,每天品尝各种不同类别的香料,将香料煮成水,通过不断品尝记住味道,自己总结各种品尝经验。田宏伟说,例如,辣椒的辣味有很多类别,肉质也有很大差异,有的辣椒皮厚肉薄,有的辣椒皮薄肉厚,导致辣椒在口腔留存的时间不同。他在品尝时要测试辣味能不能进入口腔,香气是否刺鼻,会不会引起流泪,吃完以后人的感受是否舒适。经过这样的大量品尝,他总结了不同香料的测试维度。“测试纬度找得多和准,才能约束自己的品评动作,减少判断误差。”田宏伟告诉记者。
品味师不用写万字报告
需要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
品评完产品需要写万字报告吗?田宏伟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反而需要品味师有精准的语音表达能力,因为感官评价师还要参与产品研发,帮助产品落地执行,通过舌头,把控产品的口感和质量,成为口味控制的“舌尖上的工作者”,为此,他们要做描述性语言培训,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实现精准输出,研发人员可以理解意思,改进产品。
“我们需要将感官转换成语言表达,把评价维度的感受变成具象表达让研发人员精准理解。”田宏伟举例道,例如评价甜度时,需要将甜味的度数说清楚,是1分甜、2分甜还是3分甜?这样研发人员可以理解产品味道的浓度如何。
田宏伟说,舌头的味觉的呈现效果,受人的情绪、疲劳程度、饥饿感、身体状态、周围的环境等因素影响,所以品尝需要挑选时间和好的环境,让身体在轻松状态下做品鉴。
对于田宏伟的工作来说,他每天品尝的产品相对单一,是否产生疲劳感?“长期吃一种东西确实有疲劳感,但是首先要做到热爱,如果不热爱就难坚持,我觉得通过舌头和鼻子分辨口味的成分,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田宏伟笑道。他说,自己在品评时能够自动切换状态,不需要自己麻痹自己,在他看来,品评过程充满奥秘,让人着迷,找每个口味的差异点和细分点,能够给他带来乐趣和成就感,他十分享受这种过程。“如果品尝没有发现产品表现出差异,我会很开心。如果品尝出来差异,那我要去各种品尝,找出来线索,因此我的工作一直有新鲜感。”田宏伟说。
开展寻味之旅找原料
碰到独特的风味习惯顺手记录
作为感官评价师,田宏伟还要参与寻味,即开发新产品时,要到不同地方找“味道”以及香料。但像这样的寻味并不是随便找个地方都可以,这个味道必须有一定社会基础,即社会大众接受度高的味道,再去该味道主导区域“寻味”。比如,开发一款火锅味产品,他们需要到吃火锅比较受欢迎的川渝地区,在当地各个火锅店里试吃,记录下火锅的味道,分析受欢迎的火锅口味由哪些味道组成,使用了哪些原料,能否应用到周黑鸭的产品开发上。
寻找原料时,田宏伟必须参与试吃,有时吃的口味相对重,风味奇怪的原料,他也不能拒绝。“有的原料口味太重,我的舌头不能接受,吞不下去,主观上没有办法接受,但是一定要尝一下。如果碰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那么需要回避,请其他同事参与评价。”田宏伟说,为找到最合适的辣椒原料,他吃多种不同地域产地的辣椒,一种印度产的魔鬼辣椒,当时吃完以后,辣度直冲脑门,让他感到喉咙发干,人都要烧起来。
“通过试吃原料,我们可以感受到辣椒的辛辣程度。我们需要将那一瞬间的感觉记录下来,并站在客观的角度评价其能否推广。”田宏伟说,受职业影响,他养成了习惯,只要吃到独特的风味,就会有下意识的记录行为,看这种风味能否被应用,一切只是为了让产品呈现较好风味,将多种风味的产品送至消费者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