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孝斌 通讯员 黄宣 实习生 杨碧波 陈钰琪
出生于农村的娃,靠着商业头脑、自身努力,从“北漂”一路逆袭成为企业高管。变身“北漂金领”的黄陂伢,放弃年入百万的工作,回到家乡艰苦创业,让乡亲们都过上了好日子。
来自武汉市黄陂区李家集街刘家砦村的刘清,回乡创业后,终日戴着斗笠,面朝黄土背朝天,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斗笠哥”。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武汉黄陂,专访了“斗笠哥”刘清,带大家走进这位青年陂商的传奇人生。
暑假卖西瓜
挣出四姐弟学费
出生于1989年的刘清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由于哥哥身体不太好,也不能让两个姐姐承受太多的负担,少年时的刘清,就帮着父母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当时,大姐在读中专,二姐和哥哥都在读初中,再加上正在念小学的刘清,每学期开学时,家里供四个孩子读书,一共要拿出6000多元学费。
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仅仅靠着种地为生的刘清一家来说,四个孩子的学费,成了他们最大的压力。
“家里还有三块西瓜地,合计起来大概两三亩。”刘清说,“别看这一颗颗小小的西瓜,它是我们家赚取学费的主要来源!”
一放暑假,刘清就找来板车,自己去地里摘西瓜,“板车就那么大,上面放个筐装瓜。虽然一次只能摘十几颗,但把它们全都卖掉后,还是很有收获的。”
回忆起那段岁月,刘清很是自豪。“装满一板车后,我就一个人拖到附近的村湾去卖。我卖两毛钱一斤,每回都能卖几十块钱。”刘清说,一个暑假下来,光靠卖西瓜,就能挣来全家大部分的学费了。
从小工逆袭
成为“北漂金领”
刘清的父亲到北京海淀区一个工地找到了一个当厨师的工作,刘清也来到这里当小工,做起了“北漂”。
三个月后,工头发现刘清这个年轻娃特别能吃苦,做事任劳任怨,就让刘清坐进了项目办公室,做一些后勤工作。
“正是因为遇到了这两个贵人,我才能够在北京过得还不错。”刘清说,工头是他遇到的第一个贵人,而第二个贵人则是这家建筑劳务公司的老板。
一年后,刘清成为全公司年龄最小的班组长,一年的收入能有8000多块。
又过了一年,刘清成了老板的助理,常常跟着老板外出洽谈生意。不久,老板又把刘清安排到一个新项目负责采购。通过自己独到的工作管理方式,刘清大大节约了项目成本,工作成果有目共睹,得到老板和公司其他高管的赏识。几年后,刘清被提拔到公司总部负责采购业务。
除了当好公司的“采购老大”,刘清还承包下北京10余个工地项目的材料供应。到2014年,刘清的年收入已达百万元。
放弃百万收入
回陂反哺桑梓
或许天才的思维大都与常人不同,2015年,刘清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家乡黄陂刘家砦村创业。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武汉市黄陂区李家集街刘家砦村,放眼望去,绿植环绕,一片猕猴桃林长势喜人。
“之前我每次回家探亲,看到村里年轻人都去城里安了家,不少农田休耕,整个村庄都没有生机,非常心痛。”刘清告诉记者,为了振兴家乡的面貌,他毅然决然辞掉了企业高管的工作。
一回到家乡,刘清马上流转了277亩土地,种植生态蔬菜瓜果。然而蔬菜丰收了,却无人问津,刘清的创业激情被浇上了一盆凉水。
面对乡亲们质疑的眼光,刘清没有放弃,一边前往山东、上海等地积极学习种植养殖与管理经验,一边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打造“共享农场”体验活动,刘清逐渐打开了生态蔬菜瓜果的销售渠道。
2018年,刘清联合武汉供销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流转刘家砦村土地和农房,投资1200万元精心打造“木兰云雾生态观光园”,让村里不少农户获得了土地流转+门口就业的“双收入”。
如今的刘家砦村,休耕地蜕变成希望的田野,闲置民宅华丽变身乡村民宿。刘清创办的“木兰斗笠哥星创天地”,不断帮助乡民探索致富之路。
除了“斗笠哥”这亲切的称呼,“‘80后’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放弃大城市百万年薪回乡跨行业创业者”“武汉市互联网行业优秀共产党员”“黄陂楷模”等等,是刘清身上一个又一个的标签,将他形象的轮廓勾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