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实习生 徐康宁 王雪莹 通讯员 钟卫东 倪秀林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校成立于1978年,始终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全校师生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孕育和积淀了矢志不渝的工匠精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优良的校风学风、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该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职业教育“赋能提质”的历史机遇,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以省级“双高”建设为抓手,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王牌专业锻铸工匠之魂
学校坐落在国家级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纱帽街,武汉地铁16号线湾湖站离学校大门仅百米。
学校党委书记夏彦介绍,该校是一所自然资源类的高职院校,学校是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湖北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校,也是自然资源行业示范高职院校。
学校依托行业办学的深厚背景,目前在专业建设上形成了涵盖资源调查、土地管理、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环境监测、测绘信息等领域的自然资源类专业群;对接湖北省和武汉经开区现代产业体系,建立了以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为支撑,以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为拓展方向的智能制造类专业群;以信息技术和服务类专业为延伸,建立了“云物大智”相关专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以及电商、物流、直播相关专业组成现代服务业专业群,明确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是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级骨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工程地质勘查、工程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是省级特色专业,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是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岩土工程技术是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移动应用开发是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是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名师荟萃构建工匠之路
学校历史悠久,桃李芬芳,教泽绵长。办学45年来,学校历届校友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发扬李四光精神,地质“三光荣”精神,创新创业、服务社会、建设祖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辉煌的业绩。比如自然资源与地理信息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2018届毕业生杜镕祥,毕业后就职于自然资源部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深圳实验室。2020年获得自然资源部珠宝玉石管理中心“检测技术能手”称号。
学校不断涌现出大批优秀学子,背后是学校拥有一批治学严谨、业务精湛、创新创造、德技双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52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博士112人,“双师型”教师210人,省级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楚天技能名师7人。近年来,学校教师在湖北省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21项。
■就业升学打造工匠摇篮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以创新为灵魂。大力推动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对接”,全面推行“校企联合招生、共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深化与东风公司、吉利汽车、小鹏汽车、海尔集团、格力电器、周大福等行业领先企业双元育人,做到入学即入厂、教师即师傅、上课即上岗。同时将1+X证书制度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截至目前,学校已获批珠宝玉石鉴定、建筑信息模型等23个“1+X”证书的试点项目。
学校与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就业合作关系,与数百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在国内诸多领域的知名大中型企业中建有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逐步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武汉城市圈以及武汉经开区等重点就业区域。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
学校高度重视专本衔接工作,与多家省属本科院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近五年,学校普通专升本考试升学率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拥有40多个师生社团组织,近年来,以学校健美操队为代表的多支文体队伍和专业技能团队,在国家级省级大赛中斩获大奖40余项。
步入新时代,学校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特色鲜明、行业一流、区域有为、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湖北省招生代码:
C531
咨询电话:
027-8473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