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6日

学科实力强劲 师资力量雄厚 科研成果丰硕

来中南民大化材学院,与优秀者为伍

科技奖励证书 学校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原化学系)始建于1981年,经过40余年建设和发展,已形成理工兼有、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养并重的格局,建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贯通培养体系。

三个学科

跻身全球排名前1%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3年化学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18年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2021年获批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获批学位授权点,2019年调整为材料与化工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16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院化学学科获评C+档次,2015年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目前位居全球前0.4%。所支撑的工程学学科和材料科学学科分别于2019年和2021年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至此三个相关学科跻身于国际高水平学科之列。

三大“天团”

引领创新研究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74人,均为博士学位,其中教授30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38人,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湖北省百人计划和青拔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27人次,省部级创新群体或团队6支,形成了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院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前期专项等国家级项目100余项、省部级课题150余项、横向课题200余项。以学院为第一单位在Nat Commun、Nat Sustain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100余篇。获包括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在内的省部级奖项2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00余件,其中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0 余项。

学院高度重视化学学科的特色方向和团队建设,在含碳资源催化转化、绿色化学和超支化聚合物等三个方向展现出较强的优势特色。

含碳资源催化转化团队入选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创新群体。该团队针对含碳资源催化转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纳米催化材料合成与表界面物理化学过程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

团队承担了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科基金石油化工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20余项。在煤炭、天然气及生物质间接转化合成油及化学品(费-托合成)研究领域,开展费-托合成催化剂的构效关系以及催化作用机理等关键问题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开发了以高效费-托合成催化剂为代表的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了千吨级煤、天然气间接液化合成油中试装置和国内首套万吨级生物质间接液化合成油示范装置。

绿色化学团队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创新群体和国家民委创新团队。该团队致力于生物基平台分子催化合成、环境领域污染物净化的催化剂研发及应用研究,承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20余项。构筑新型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反应机理和表/界面物理化学过程,揭示了生物质平台分子高效催化转化机理,开发了Ag(Cu)/TiO2催化/光催化和过硫酸根自由基氧化等系列新方法,利用单原子修饰和SPR效应,实现了NO的光催化深度氧化。

超支化聚合物团队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创新群体、国家民委创新团队和湖北省科技创新团队,主要从事超支化聚合物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省部级重大、重点及横向课题等40余项。

团队主要针对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性能难于调控等难题开展研究,构建了荧光可控聚合物和微观结构可控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调控方法,提出了原位均相增强增韧机理,揭示了超支化聚合物高效降解及高值循环利用机制,建成了年产千吨级超支化树脂、年产千吨级风电绝缘树脂和年产十万吨级车用塑料复合材料生产示范线。

--> 2023-06-26 学科实力强劲 师资力量雄厚 科研成果丰硕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31882.html 1 来中南民大化材学院,与优秀者为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