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黎先才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宋枕涛
6月13日,武汉市民宋先生从武汉市黄陂区驱车前往大悟县河口镇,全程耗时一小时便到达目的地。这得益于6月2日通车运营的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
从2020年启动建设的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武汉段),全长89.5公里,主线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如今这一道路成为武汉市北向快速出口路、北部路网中的主要干线公路,是连接武汉和中原城市群的快速通道。
时间不会辜负奋斗者。站在青峰寺收费站口,中国一冶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二标项目负责人吴从映颇为感慨:“我们凝心聚力先后完成了34座桥梁、64道涵洞、3个互通立交和2个收费站的建设任务,用奋斗实干交出壮美通途答卷。”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一冶建设团队,揭秘工程建设的背后细节。
发明特制球冠装置
完成全线跨度最大顶推施工
中国一冶承建二标段主线工程长7.918公里,滨湖路连接线长6.18公里,共14.098公里。其中的喻家咀互通前川高架桥是全线跨度最大的顶推施工作业点,也是二标段项目建设的第三个大型控制性工程。
喻家咀互通6次上跨沪蓉高速、1次上跨岱黄高速,其中前川高架桥上跨岱黄高速,桥梁全长2.58千米,主跨由左右两幅钢箱梁组成,联长166.8米、跨度达75米,总重达3675吨。
“钢箱梁重量大、跨度大,顶推施工过程中还要确保岱黄高速公路通行不受影响。”吴从映向记者回忆,合龙的第22联箱梁是三跨式变高截面连续钢箱梁,最大厚度3.5米、最薄处也有1.8米,施工难度较大。
为化解钢箱梁底部变高截面及顶推线路有弧度的难题,项目部发明了特制球冠装置,装配在由计算机控制的步履机上,项目技术团队反复打磨施工方案,总结形成了“钢箱梁顶推工法”。
2022年6月7日,6台500吨级步履机以每秒15厘米的速度顶推钢箱梁,两两组合同步顶推,在短时间内将纵向11个节段组成的第22联钢箱梁分别吊装和顶推到达预定点位,保质保量完成了桥梁合龙任务,解决了项目建设的一大难题,为项目建成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BIM+全过程智慧管控
高效高质推进项目建设
施工期间,该项目运用BIM+智慧平台应用技术,有效克服了施工沿线地理环境复杂、用工管理难、施工点多而散等难点,在生产管理、质量保障、员工管理等方面实施全过程智慧管控。
施工沿线横穿武汉四环线,跨越高速、互通及在建快速路,线路车流量大,交通疏导、安全管理难度大;项目工程桩基1730个、墩柱1449个、预制箱梁2285片、现浇箱梁61联、填方约295万方,施工材料总量多、重量大;施工线上施工环境开放,施工点多而散,现场16个工区的工人信息登记、考勤记录、工资发放等难度大。
对此,项目以BIM+大脑决策系统贯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绿色文明施工、物料调配、人员管理各个方面,实现了项目生产控制的全方位、一体化效果。
项目在重要施工部位均衡布置30个摄像头,在预制梁场及钢筋加工棚处进行材料质量重点监测,实现全线环境检测监控动态化。
施工关键点及项目驻地设实名制通道,结合安全帽、电子围挡、闸机人脸做到刷脸通行、智能考勤、安全监督。
此外,中国一冶利用BIM平台实现生产管理过程可控,以“数字例会”助推生产例会实效巩固,通过施工计划每周一报、周周总结、月月汇总,以周定月、以月定年,“数字化+刚性”确保了项目进度及质量。
设备人员管理“两手抓”
17个危大工程安全有序
作为湖北省重点工程,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二标项目有17个危大工程,施工高峰期近1000名作业人员,还有180吨架桥机、80吨门式起重机和履带吊等22台套特种设备,如何加强安全管理是核心要务。
设备、人员安全管理“两手抓”,为项目安全生产护航。项目邀请专家就青峰互通上跨新十公路桥、喻家咀互通前川高架桥等17个危大工程的11个重点工程进行论证,形成专项施工方案,从施工管理上打好安全生产基础。安排机管员对重大机械设备进行专项监管,从机械年限、维修次数、驾驶员持证及培训情况等方面把好关,消除机械设备安全隐患源头。
领导班子带头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项目入选省级“平安工地”名单。项目领导班子80%以上时间都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及监督,做到紧绷安全管理弦不放松;安全部门在强化日常安全巡查的同时,还利用手机APP完善员工的实时安全监督管理,针对安全带、安全帽穿戴不规范的情况做到“严管重罚+学习教育”,确保项目安全生产。
该项目通车后将优化武汉市出口高速公路布局,减缓京港澳高速公路交通压力,促进沿线旅游、物流产业开发,支持大悟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