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2日

瞄准千亿蓝海 “鲶鱼效应”显现

车企险企角逐新能源车险赛道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蔚

新能源车险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6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会议提出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这一政策也将为新能源车险市场带来利好。险企、车企、保险科技公司等多方力量,近年来都在车险领域动作不断。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车险的转型升级和产品创新迫在眉睫。

产险“老三家”

新能源保费大增

6月5日,乘联会发布消息称,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目前运行状态与预测基本吻合。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1543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15.7%。

从上市险企年报中也不难看出,新能源车险已经成为保险公司的“必争之地”。

2022年报数据显示,该年度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854.3亿元、2980.38亿元、1703.77亿元,同比增长8.3%、10.4%、11.6%,净利润分别为265.47亿元、88.79亿元、82.8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车险业务中,新能源车险表现强劲,人保财险和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保费均实现大涨。在中国人保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保集团副董事长、总裁王廷科表示,新能源车险以及智能网联车险正在成为拉动车险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他透露,2022年人保财险承保467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59.6%,保费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72.7%。中国太保也在年报中指出,2022年新能源车保费增速超过90%,为280万辆新能源车提供保障超2万亿元,业务成本稳中有降。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介绍,公司已经建立了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保险事业发展中心,去年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占有率达到13.7%,高于公司整体车险市场占有率2个百分点。

相比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和平安产险并未明确披露新能源车险的具体数据。中国平安在年报中表示,未来,平安产险将在新能源、无人驾驶、里程保险等新的车险细分领域储备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推动车险业务健康发展。

展望新能源车险的未来发展,中国人保副总裁于泽在业绩会上透露,中国人保正积极参与自动驾驶及智能网联的探索研发,承接了银保监会自动驾驶方面的专属产品安排,此前也推出了车电分离的新产品。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也表示,预计未来两年,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保险将持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鲶鱼效应”显现

新能源车险

面对新能源车险这一蓝海市场,除了财险“老三家”,中小险企也逐渐发力,不少新能源车企如特斯拉、比亚迪、宝马、蔚来纷纷入局。

2023年5月,原银保监会正式批复同意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受让易安财险10亿股股份,易安财险正式更名为“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这意味着比亚迪通过收购获得了“直保牌照”,可以独立开发、推出保险产品,还能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并提供理赔服务。

此前,除比亚迪外,其他新能源车企也早早布局保险业务,但主要以保险经纪公司的身份进行代理销售。2018年,小鹏汽车便成立了保险代理公司;2020年,特斯拉保险经纪公司在上海成立;2022年1月,蔚来出资5000万元注册了蔚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并于年底收购了汇鼎保险经纪;2022年6月,理想汽车收购银建保险经纪公司,获得保险经纪牌照。

比亚迪财险牌照的获批,给新能源车险业务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业内认为,车企的正式进入,可能将通过产品创新的探索,带来车险经营理念的转变,从而形成“鲶鱼效应”,为车险产业链注入创新活力。

让车主险企承压

“三高”难题

不过,在新能源车险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价格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高的“三高”难题日益凸显。2021年12月27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正式上线,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共用同一车险条款成为过去。上线一年多以来,关于新能源车险保费上涨、投保难等话题从未间断。

刘先生向极目新闻记者反映,去年他购买了一辆外资品牌的新能源车,首年度车险保费6000多元。由于去年出了一次险,保险公司赔偿维修费用1万多元,到今年5月续保时,保费涨到了近9000元。

无独有偶,车主姜先生也向记者表示,2022年他购买了一辆国产新能源车,首年保费为近4000元,而同等价位的油车一年保费则不到3000元。不过,在去年未出险的情况下,今年保费降了不少。“3月底缴纳的保费是2998元,降了近1000元,保费与车辆品牌、价格以及近年是否出险关系还是相当大的。”姜先生补充道。

为何新能源车会存在“三高”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高且相关数据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

资深保险经纪人孙雅杰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电动车有蓄电池成本、电机成本、电控成本,所以在综合车损险上会比普通燃油车贵一些。当电动车的三电系统损坏后,车辆的残值率就会很低,所以新能源车保费高也是可以理解的。此外,新能源车易碰撞部位的传感器多,部分品牌采用车身一体化压铸工艺,电池成本又相对较高,特别是电机、电池、电控“三电”通常绕过4S店直接进行返厂,以换代修现象普遍,这些因素导致车辆维修成本不断上升。

另外,定价也是新能源车险面临的一大难题。新能源车动力系统与驾驶系统主要以智能电池系统和智能网络辅助系统来支持,保险产品设计需要积累大量数据来辅助决策。由于新能源车险起步晚,保险公司风险数据和信息的积累有限,折旧率、维修费、出险率等关键指标参数不能直接参照传统燃油车,尚未有效建立财务数据模型,产品研发难度较大,这也导致新能源车险精准定价难。

共建保险+服务生态体系

协同创新

市场高增长背景下,新能源车险“三高”难题亟待破解。业内人士认为,创新协作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

孙雅杰认为,近年来,特斯拉、小鹏、理想汽车等新能源品牌纷纷通过收购保险中介牌照等方式,试图在新能源车险市场分羹。车企进入保险业,既可以为自家品牌车主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借助信息优势降低自家车辆的保费和提高市场竞争力,还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提升盈利能力。“新能源车险的优势是有场景、有用户、有数据,劣势则是有牌照但没有网点,以及开发系统、精算定价等环节相对薄弱。所以,其对车险市场的影响有待观察,起码也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看出来。”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比亚迪和小鹏这样的车险新玩家,对于汽车更加了解,也能利用车险来完善汽车售后生态,将一次性的生意转变为针对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的确会对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造成冲击。”

盘和林也对此问题提出了建议。他表示,车企应该秉持开放的态度,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车险选择,新能源车拥有非常庞大的数据基础,如果能够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将极大便利车险投保线上化、理赔线上化,解决保险公司和车企痛点。险企可以和车企合作,利用出行大数据、智能驾驶方面的信息,同时发挥保险公司精算上的特长,设计出风险和理赔更匹配的创新性车险产品,给予新能源车合理的保险定价。

总体来说,车企、保险公司、数据平台、科技企业协同创新,打通新能源汽车在理赔、查勘、定损、维修等多环节、全链条的痛点,共建新能源车保险+服务生态体系,既可以较好地解决保险公司和车企的共同痛点,也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加多元、更具性价比的选择,无疑可以创造多赢的局面,最终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2023-06-12 瞄准千亿蓝海 “鲶鱼效应”显现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28743.html 1 车企险企角逐新能源车险赛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