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0日

於可训中篇小说集 《鱼庐记》出版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冯博

於可训,武汉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与文艺理论家。自1982年于武汉大学任教以来,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研究与评论。其代表性专著主要有《小说的新变》《批评的视界》《文学风雨四十年》(合作) 《中国当代文学概论》等。

近日,由武汉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著名评论家於可训创作的中篇小说集《鱼庐记》,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近年来,於可训教授在小说创作方面颇为活跃。看着他一部部的短篇、中篇陆续面世,你就知道,他真的在认真写小说。

据介绍,本次的新书中收录了三篇小说:《鱼庐记》《三十功名》《护工老陈》。时间跨度从辛亥年至当下,写尽鄂地烟火红尘故事,想象瑰丽而奇谲,情感克制而温暖。

这是一本关于湖北的故事集,描摹水乡风俗、勾勒故土人物。鄂东乡野的风土人情画卷,在作者颇具中国古典小说气质的文笔描述下徐徐展开。

据於可训所说,《鱼庐记》不是为人立传,而是为鱼庐立传。“我的家乡是湖区,从前家家都挖了鱼庐,形如一口水塘。鱼庐就像各家各户的水产仓库,平时食用,逢年过节要用的水产品,大多出自鱼庐。鱼庐也像人一样,经历着时代变迁。”他还表示,自己只想做一个说故事的人,“我只挑那些故事性强的人和事,或者说是带有传奇性的人和事,说给读者听。因为这些人事,都挂在历史的屏风上,所以看上去也像一部展开的历史。我喜欢唐人传奇《虬髯客传》的写法,李靖、红拂、虬髯客的故事,从这些非情节化地写法中,你看不到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但却不能不承认,这些人物个性突出,特色鲜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在新书《鱼庐记》里,还有反映1977年高考恢复后第一代考生命运的《三十功名》。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於可训以自己30岁参加高考的经历为蓝本,描写了当时不同考生的境遇。於可训在创作谈中写道:“作品写的都是真事。年轻的读者可以当小说看,我的同代人,尤其是参加过当年那场考试的‘诸生’,却可以当它是回忆录。”

该书收纳的最后一篇小说《护工老陈》,描写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武汉人互帮互助、相守相望的独特回忆。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个体,在曲折与蹉跎中,展现了人之为人的爱与善。

三篇小说,时间跨度百余年,皆是关于小人物的传奇。“么样”“冇得味”等武汉方言的运用,也让读者身临其境体会这方水土里一代代人群的生存经验与生命记忆。

有评论认为:“作者既没有居高临下地指手画脚,也没有以代言人自居,而是以一种平视的人学立场,发现那些容易被漠视的脆弱的生命的价值,并透过生命的浮沉,观察时代的转折与激荡。”“於可训先生的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自觉追求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 2023-06-10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28590.html 1 於可训中篇小说集 《鱼庐记》出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