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晏雯 通讯员宁亚飞)5月29日,武汉一家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迎来一位特殊的捐献者。她叫余书婷,26岁,是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今年夏天,她将成为湖北一家医院的儿科医生。
6月3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余书婷。
圆圆脸、月牙眼,笑起来像个孩子,这是余书婷给人的第一印象。她告诉记者,小时候她就树立了救死扶伤的理想,高考后成功进入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就读。
大一时,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余书婷看到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招募信息。她当即报名,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21年7月,余书婷接到中华骨髓库通知,她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当时她正在紧张备考执业医师考试,但为了拯救生命,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积极配合骨髓库工作人员,做了前期体检工作。后来,因为患者病情变化,移植工作终止,余书婷感到十分遗憾。
硕士研究生阶段,选择专业的时候,成绩优秀的余书婷选择了相对冷门的儿科。“我喜欢孩子,看到孩子的笑脸,我也很开心。”余书婷说。
今年4月,即将硕士毕业的余书婷,忙着毕业答辩、规培结业、寻找工作等事宜。这时,她再次接到中华骨髓库的配型成功通知。
“作为一名医学生,有机会在正式执业前挽救一条生命,我觉得很幸运。”余书婷说。她克服各种困难,配合移植工作。
5月24日,硕士论文答辩当晚,余书婷收拾行李入住酒店,为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做准备。接下来的几天里,她每天要打2针动员剂。面对缓慢皮下注射的疼痛,以及注射后的低热、腰椎疼痛等症状,她都默默忍受。
5月29日,余书婷进入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她在病床上躺了5个小时,期间为了保持血液流动速度,她不间断地捏了5个小时的“皮球”。最终,她成功捐献了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她也因此成为全国第15313例、湖北第57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能够拯救生命,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余书婷说,她把这次捐献经历当成了自己从医前的特殊“岗前培训”,“从此以后,世界上多了一个和我‘血脉相连’的人。希望这位不知名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好好生活。我也会铭记自己学医的初心,努力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