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3日

年近花甲仍两度援疆 远行千里育桃李芬芳

他为当地培养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马治文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通讯员 吴险峰

“快到退休年龄,没想到会与精河结下不解之缘,虽不舍家人,但我从未后悔。”这是2021年10月,来自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襄阳五中)的马治文老师,第二次援疆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高级中学时的内心独白。

“我们班的学生下课后经常去找马老师请教不懂的地理问题!”5月9日,刚刚下晚自习的精河县高级中学高三(11)班维吾尔族学生阿尔曼说,“马老师讲课很得法,全班学生都喜欢听他讲课,现在正值冲刺高考关键时刻,大家都学得特别认真!”

他深入学生深入课堂

2018年8月,襄阳五中与精河县高级中学结成对子,挂牌创办了襄阳五中精河分校(以下简称分校),时任襄阳五中校办主任马治文带队到分校开展教育援疆工作。

从荆楚大地到绿色草原,八千里路云和月。来到精河,正值推进国语教学改革。作为从教30多年的高级教师,分校给他安排了两个班地理课教学。初来乍到,一切新鲜,信心满满,不料第一课就碰到“钉子”,学情不明,课堂上学生纪律涣散,组织教学十分困难。

于是,马治文主动向本地教师请教,随堂听课。同时,积极与班主任、学生交谈,听取意见。很快,他就调整教学方式,积极关注学生状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课后多与学生谈心交朋友,课堂效果大为改观,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3年3月,因工作需要,马治文从高一调整到高三担任体特班(体音美)教学。这是一个来自不同班组合而成的特殊群体班级,也是学校高考寄予厚望的班级。过去,这个班学生把精力主要用在体育、美术专业课加强上,文化课落下很多,有的学生基础薄弱,对学习缺乏兴趣。接手这个班后,马治文结合学生基础和能力状况,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精讲多练透析,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上课的时候更是激情满满,运用合作式、情景式教学,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高三(11)班学生罗尚丽说,马老师的地理课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比如在讲沙漠化治理的时候,就会让我们思考,结合我们身边的精河,该怎么去治理和开发,有意思极了!”

班上有一位体育生特别调皮,上课铃响后经常迟到而且理由充足,在课堂上不是坐不住,就是讲小话。马治文多次对他进行批评和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他主动与这位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达成共识,以朋友方式对这位学生进行推心置腹交谈,并向他承诺在地理学习上存在任何问题随时都可以直接来找老师!感受到马老师真挚的关心后,这位学生开始把心思用在学习上,最终在顺利通过体育专业考试同时,文化课成绩进步也很大。

教学质量每年上台阶

“来了,就是要干事!”2018年8月进疆以来,除了教学,马治文还担任分校副校长,他用较长时间认识、适应和调研校情、学情以及社会环境。结合实情,马治文就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2019年,他推动学校逐步引入襄阳五中管理理念,提出“向管理要效益、向科研要质量”的“三转”要求,即后勤围绕一线转、教师围绕学生转、全校围绕教学转,重点推进了作息制度、辅导制度、部门管理制度、干部校务值日巡查制度等系列改革,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出现了明显改善。

“跟着马老师,我学到了很多!”精河县高级中学地理老师张红玉表示,自己是马老师“师徒结对”的徒弟,五年来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马老师多次强调老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均是如此。”张红玉说,“班主任工作很琐碎,但我按马老师教的去做,效果十分明显,学生们越来越喜欢我,也变得更加积极进步!”

2020年9月,为了更好地发挥援疆干部作用,马治文被精河县组织部任命为分校党总支书记,成了第一位在受援地担任“一把手”的援疆干部。新的任职意味着新的任务,马治文深感担子重,责任大,他积极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组织制定、实施《教师超工作量和教学质量终结性评价奖励办法》,不断激发教师进取的内在动力。经过努力,学校从2020到2022年,高考本科上线率由32%以上逐年提升到53.5%、65%,一本上线率有了较大进步,实现了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三年一大步的跨越发展,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他是联通鄂疆的桥梁

老马识途,不用扬鞭自奋蹄。为了确保学校管理不出纰漏,马治文几乎每天早出晚归,巡查校园。夏季头顶烈日,冬季脚踏寒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2022年下半年,疫情防控困难重重,学校实行全寄宿封闭式管理,全校师生必须全部封控吃住在学校,师生的吃喝拉撒和教学工作开展等全赶在一块,给学校服务保障和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马治文克服各方重重阻力和困难,带头吃住在校,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

面对突发情况,马治文带领干部认真研判、沉着应对,立即采取措施,积极组织干部职工为隔离师生送饭送水。

抓完疫情防控事项,马治文还要着手一天的常规巡查工作:查操、查课、查岗、查早晚自习、查寝、查消防安全等等,直到凌晨住校学生全部就寝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宿舍。马治文忘我工作,率先垂范,赢得了老师们的肯定,他的精神感召了全体教职工,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去。

在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马治文不忘援疆使命,不忘自己是连结两地的使者、纽带和桥梁。无论是走访少数民族困难家庭,还是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朋友),台前幕后都有马治文忙碌的身影。2021年以来,马治文先后被精河县政府授予“优秀援疆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湖北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州教育局先后表彰为“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十佳教学能手”“优秀教育工作者”。

再度援疆助学校发展

2021年6月,三年援疆期满,马治文即将返回襄阳市。由于他办学治校和学校改革发展成绩斐然,精河县教育局领导反复挽留马治文再干一届。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那时他已57岁,儿子、儿媳马上要添宝宝,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一直是他向往的生活,加上妻子一人在家操劳,已力不从心。“一人援疆,全家奉献。”马治文陷入两难。

本该离去的日子,他却选择留下。当年7月,精河县教育局和襄阳市第五中学精河分校负责同志专程到襄阳邀请马治文再次“出山”。面对远方的盛情和期待,此时三年援疆生活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不时地在他脑海中闪现的时候,他仿佛看到正值上升趋势的精河分校发展的期盼和淳朴可爱的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最终,他决定再次援疆,说服妻子、孩子,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再次踏上精河,走进他留恋的校园,看到可爱的孩子,马治文动情地说:“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同志们一起再干三年,再创辉煌。”

万里援疆育桃李,初心如磐再前行。2022年,他申报的自治区“天池英才”引进计划获得批准,他决定以此为契机,努力为精河分校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推动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在襄阳五中精河分校笃行致远、不断开枝散叶。

--> 2023-05-23 年近花甲仍两度援疆 远行千里育桃李芬芳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25752.html 1 他为当地培养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