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
2023湖北省首届青年美展自5月4日开展以来,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观赏。其中,新媒体·实验艺术展区最为博人眼球,艺术家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远超常规的呈现方式,让不少观众既感叹“大开眼界”,又心存一些“没看懂”的忐忑。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特别邀请了策展人刘蕾,揭秘这些作品的立意初衷以及内涵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观众的你,很可能也是一些作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你可曾想到?
【关键词:互动】
■作品名:生理反应3
■作者:郑达
“郑达的作品,一直在探索人与机器的关系。”刘蕾介绍,这个装置由纸质黑匣子组成,每个匣子自成一个“腔体”,“腔体”内的风扇是发声源,风扇后有一层声音共振的膜。让每个风扇的风通过匣子的背部反弹到空间里,传到参与者的耳膜里。每个匣子吟唱随机,或高或低,或强或弱。风扇的运行来自于两种力量,一个是实时风的数据;另一个是来自机器的算法。人在这样的空间里难以辨识任何信息,只能依赖听觉被动感受,仿佛在这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里被告诫:嘿,这是机器的地盘。
悬挂的传感器时刻感应并收集现场的声音与气流变化,与纸质黑匣子中的风扇互动。这也意味着,每一位观众都在参与这件作品的实时呈现。
【关键词:时间】
■作品名:褪去中的云梦泽
■作者:肖般若
这件作品一眼看去,人们以为就是一组湖泊的风景照罢了,但实际上可不是这么简单。
“作者想呈现的是湖北的地理变化。”刘蕾说,湖北曾有云梦泽之称,随着时间推移,从密集的湖泊沼泽之地慢慢变成城市。这件作品使用的是热敏纸打印,纸上的湖泊图像会随着时间一点点褪去,就如时间改变我们的环境一样。
【关键词:地域】
■作品名:画虎、画猫、画凤
■作者:唐钰涵
“这是地图坐标吗?”不少观众站在这件作品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刘蕾介绍,这件作品其实是艺术家在思索,女性社会身份与地域、环境的关联。
艺术家找到75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性,并将她们的社会身份做了分组:“虎”代表“户主”,“猫”代表“女儿”,“凤”代表“妻子、儿媳”。分组后,将长沙市作为画布,车作为绘图机器,三组女性住处间的行车连线构成了“版图”绘制的全过程。人作为迁徙动物的一种,迁徙范围与版图呈现出与环境资源的相关性。
【关键词:生命】
■作品名:植物自治
■作者:肖靓
绿色的草地上,蘑菇正在生长。屏幕里的影像,则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现蘑菇生长的过程、构造,从全新的视角来拆解这种独特的生物。
刘蕾介绍,蘑菇生长很快,种类繁多,拥有千奇百怪的色彩和形状。艺术家选择用蘑菇来呈现土地与生长,通过线描动画来对蘑菇的生长作一种建筑学的视角呈现,既有强烈的美感,也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关键词:生长】
■作品名:阈限人
■作者:王墨石
这件色泽幽深的作品,总能吸引不少人围观。刘蕾介绍,作品中的绿色部分是细小的浮萍,这些浮萍都是真实的、正在生长的植物。随着展览时间的推进,它们也会生长变化。作品将浮萍放置在这片人为的场域,与黑色水体分割出边界,与观赏者共同构成一种具有仪式感的空间。如果你看过这件展品,记得在闭展前再去看一看,你会发现它已经跟你初见时不同了。
【关键词:人与自然】
■作品名:七府環屏
■作者:褚秉超
打造一座山,这可能是所有作品中最特别的一件。刘蕾介绍,2015年,艺术家在甘肃省一个村庄附近,找到一座自然滑坡坍塌的山体,他用自己的审美和对自然的理解,对山体进行了重新整治与修饬,修改山体、栽植苗木……他将这座山命名为“七府環屏”。这是一项长期性的以这座山为载体进行创作的项目,通过“大地艺术”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大自然面前,人的渺小与人的种种可能。
2023首届湖北省青年美术作品展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两座展馆同时推出,将持续至5月25日,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图片来源:极目新闻记者陈凌燕拍摄,展览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