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王炼 文南华
长江流经宜昌城区,造就一半山水一半城的胜景,一半山水指的就是江南岸的点军区。
点军区有个名叫紫阳的古村落,村里有处“鸣翠谷”风景区。与一般的城郊景区类似,这里也建有玻璃栈道、悬崖秋千、空中飞索等网红设施。
而这处灵秀之地蕴藏着的人文自然精华,更值得回味。
散落民间的“铁御史”传说在此得到安放
5月17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鸣翠谷,一道清溪在山涧流淌,两岸茂林修竹、藤蔓纠缠,山野清风拂面不寒。依山傍水建有亭台楼榭,玩乐设施一应俱全。
年轻人和孩子喜欢找刺激,而中年人多在天官祠前伫足。天官祠里供的是本地名人王篆,这个人来头可不小,点军当地有关他的传说很多。
王篆生于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祖籍点军紫阳,祖上世代为官,是一个诗书传家的名门望族。王篆34岁那年进士及第,后来屡屡升迁,受到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赏识,先后出任刑部和吏部要职,在老家有“铁御史”的美名,民间也称他为“王天官”。
王篆是点军走出去的朝廷重臣,也是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的得力助手,因此在张居正遭清算时,王篆也遭到了打击,以致家乡父老对他众说纷纭,却少有人清楚那段历史,对他进行客观评价。
今年初,在点军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潜心挖掘本土文史的周德富先生,辑注出版了《明朝“铁御史”王篆》。周德富花了大量功夫进行考证,通过收集朝廷正史、地方志、文人别集,乃至于散布于各地的王氏名人墓碑,用这些翔实的史料还原了这位明朝政治家和学者的本来面貌。
鸣翠谷董事长陈发金推崇人文历史与自然风光的相得益彰,于是将散落在民间的有关王篆传说、文字、实物一一收藏整理起来,成为景区的一道文化景观。
据介绍,其中的石羊、双莽碑、双凤碑等文物,距今已有数百年风雨。天官祠不远处,有一座猫面虎身的石雕,威严中带着亲萌,反映了当地百姓对王篆独特的感情。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鸣翠谷景区打造廉政教育基地,也是以“铁御史”为内核支撑。置身清溪幽谷,凭吊500年前的仁人志士,怎不令人怀古抚今、壮志激荡?
千年龙藤自有一股不与百花争艳的寂寥美
鸣翠谷里的植物有200余种,一年四季花团锦簇。里面最独特的一种植物名叫禾雀花,尽管许多人认为这个名字特别形象,而与它本身的气质相比,却也难免显得俗套。
禾雀花实际上是在乱石和丛林中盘根环绕的一种古藤,花季在每年的三月尾到五月初,因为花形吊在藤上有如雀鸟而得名。禾雀花开得很肆意也很随意,一堆堆、一窝蜂,不刻意摆造型,也没什么花色变化,似乎只是例行公事凑个春天的热闹。
因此有人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龙藤,也有人称它为三峡常青藤。据说龙藤能存活千年以上,蜿蜒虬伸上百米。
说起鸣翠谷的龙藤,就要提到山上的紫阳龙洞。这是一座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下溶洞,多为碳酸钙岩。洞内悄怆幽邃,有如神秘梦境。而龙藤正是根植于此,然后钻过石缝,得以见到天日。
找到龙藤的根源,看到它萌芽于乱石之中,让人误以为它是易于生长的植物。而景区的园艺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人工栽培龙藤,却很难成活。
看到在山谷中手腕般粗细的龙藤,嵌在巨石和树木之间,与风雨和岁月较劲,不由得感慨大自然造化之神奇——它可以让一个物种克服种种苦难而顽强存在,却又保持卓尔不群不与世俗同流。
天地间的风景有万千种,你对哪种情有独钟?如果你的眼睛浏览过太多繁华,不妨让思绪来一次放飞。而鸣翠谷里,恰好有种无法言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