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胡梦潇 谭雪娇 张泽牧 裴潇
谁也无法预料人生会有多少风雨,而坚韧和善良就是人生旅途的晴雨伞。
流浪半生的高祖安,46岁的时候在异乡找到一个简陋的港湾——与不幸丧夫的女人魏启安结合,从此和她的前婆婆、儿子组成4姓家庭,也结下不解之缘。
20年过去了,风雨未歇爱亦未停。这支“萍水相逢,以爱维系”命运交响曲,仍在宜昌市猇亭区桐岭新村回荡。
流浪半生
情定猇亭
今年66岁的高祖安,是重庆云阳人,家里6兄妹。因为穷,16岁就开始外出闯荡。
2004年,46岁的高祖安来到湖北宜昌,当时宜昌市猇亭区正在修路,高祖安就到工地打工,租住在当地农户家。房东见他忠厚老实,得知他还没结婚,便有意给他撮合一门亲事。
女方名叫魏启安,当时已经49岁,经历过许多不幸。她的丈夫早年病逝,儿子有精神疾病,婆婆的身体也不好,她一个人撑着三口之家。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她一直在外面辛苦地做小工。高祖安的房东家里需要做棕床,魏启安就在这里帮忙。
在房东的张罗下,高祖安与魏启安坐到了一起。经过一番交流,高祖安面对这个比自己大三岁的女人,认定她是一个贤惠可以过日子的人。
“一个人漂泊半生,太想有个家了。”高祖安下定了决心。
魏启安反倒很是犹豫,老公走得早,儿子有精神疾病,婆婆还有心脏病和腿疾,家里欠着一身债,哪个不怕这种拖累?
走南闯北半辈子的高祖安也是历经坎坷的人,在他看来,魏启安的家庭困境不算什么,只要两个人齐心过日子,总会有出路的。
2005年,两人在村里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摆了几桌酒,请乡亲们过来热闹了一场。
夫勤妇俭
重振门楣
踏进魏启安的家门,高祖安第一件事就是修葺老旧的房屋,他买来白灰,粉刷了一遍;椅子、桌子摇晃,他买来木料加固,还做了小橱柜;电风扇坏了,他拆卸开来修好;坑洼遍布的屋场,他买来水泥填铺。
高祖安学过农业技术,别人种油菜都是撒籽,他带着妻子一起种油菜苗,当年就收获了1000多斤油菜籽。玉米、红薯,都要赶季节,一年到头,家里多了1万余元的收入。农闲时节高祖安也闲不住,他在外面寻着打小工。夫勤妇俭,没多久两人就还清了之前欠下的外债,还添置了不少家当,这个曾经破败的家,总算添了许多温馨。
魏启安的婆婆温昌英出生于1933年,高祖安做的一切,这位善良的老太太都看在眼里。她渐渐把高祖安当成自己的亲儿子,每次高祖安劳作归来,老太太都会提前泡上一杯茶。
魏启安的儿子叫冯万华,中专毕业后外出打工,与同事发生纠纷,精神受到刺激,19岁那年患上抑郁症。高祖安非常怜惜这个继子,他从小在外闯荡,对孩子的无助感同身受。
这个“四姓人”组合的特殊家庭,赢来乡亲们羡慕的目光。
照顾继子
相依为命
2011年,正在干活的魏启安突然感觉双腿无力、手发抖,吃饭连筷子也拿不稳。到医院检查,得到一个晴天霹雳:帕金森!那一年,魏启安住了5次院,同时又查出肺癌、胸膜癌。
为了给妻子和继子看病,高祖安将多年打工攒的40多万元花得干干净净。2021年12月4日晚上10点多,魏启安说睡不着,要高祖安陪她坐在沙发上看会电视,说想在他肩膀上靠一下。忽然,高祖安感觉肩头一沉,他侧头看时,妻子已经没了气息……仅仅过了一个月,88岁的温昌英也不幸离世。
连失至亲,几乎耗尽了这个家的全部积蓄,高祖安和继子每月只能靠2000多元的退休金和低保金维系生计。
令高祖安感到欣慰的是,继子延续了一家人的宝贵品质——勤劳、孝顺、友善。高祖安常常带着继子去扫大街,没有一分钱报酬,只为磨炼儿子的胆量,对社会有点贡献。高祖安还不厌其烦地教继子洗衣服、做卫生,“要是哪天我走了,他起码还能照顾自己。”
冯万华似乎也明白继父的苦心:“我想控制住病情,如果可以,我还希望找一份工作,以后爸爸做不动了,我要照顾他。妈妈和奶奶都不在了,爸爸是我唯一的亲人。”
邻居们目睹高祖安在这个家的付出,都非常敬佩。90岁的冯发惠竖起大拇指:“4个人,4个姓,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照顾祖孙三代人,太不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