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6日

解读

四股力量助“微笑天使”回家

长江新螺段保护区放归的江豚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希 萧颢 通讯员 赵辉

30多年接力守护长江江豚,为何选择此时放归迁地保护的长江江豚?有哪些因素的考量,是否成熟了?极目新闻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环境好 长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长江江豚种群止跌回升

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的顶级生物,也是长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指示物种。2022年调查显示,其种群数量约1249头,实现了历史上首次止跌回升。这反映长江生态环境呈现较好恢复,长江大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随着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的深入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清岸绿、鱼跃豚欢的景象日渐频繁。近年来,在过往很少发现江豚分布的水域,如宜昌、武汉、芜湖和南京等城市的滨江水域,逐渐出现稳定的江豚群体。

这,是迁地保护的长江江豚实施放归的坚实基础。

底盘稳 三个迁地保护区有160余头,每年稳定出生约15头

过去30多年,我国首创的鲸类迁地保护实践取得巨大进展,为全球小型鲸类保护创立了典范,极大提升了我国珍稀动物保护的国际影响力。记者了解到,目前在3个迁地保护水域中,约有160多头长江江豚,每年可稳定出生约15头幼豚,为长江江豚的种群保护筑起了牢固生命线。

上世纪90年代,天鹅洲保护区率先开展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目前已形成数量稳定增长的迁地保护群体,向外迁出了江豚49头。目前故道内仍栖息约65头,并建立了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技术体系,是世界小型鲸类迁地保护成功典范。

这,是迁地保护的长江江豚实施放归的坚实后盾。

试训佳 两年野化适应训练,长江江豚状态良好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归的两头长江江豚,是2021年4月从石首天鹅洲故道移居过来的,在长约10公里的老湾故道生活了2年。

这个故道,自然环境条件与长江干流基本一致,是首批选定的长江江豚野化训练基地。“修了滚水坝和高高的铁栅栏,两岸生态修复,水清岸绿。”该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毛峻峰介绍,夏季丰水期和长江水位相通,冬季枯水位时就断开了,保证故道内水深5米。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梅志刚介绍,长江江豚能否放归长江干流,主要考虑几个方面:一是克流能力。能否适应长江干流湍急的流速,故道内枯水期时水流平缓,夏季时和长江连通,流速是很快的,则需通过故道上下口巡游时间变化来看长江江豚是否适应,如果巡游时间长,说明它劈斩浪花很费劲,如果巡游时间正常,说明它是一个自然状态,会利用缓流来巡游;二是栖息地的选择利用能力。它喜欢待在哪里、会不会找到鱼类资源丰富的水域,则可通过声呐信号的节律特征来判断,它在扫描食物、发现目标、捕食和吞咽时,所监测到的声呐信号特征是不一样的,如吞咽了,信号会有一个停顿,说明它捕食成功;三是避船能力。故道内引入不同类型的船只,让它们习惯和适应;四是融入野外团队的能力。故道口,不时有一群长江江豚过来觅食,通过声学监测,它们或许隔着铁栅栏见过这些“朋友”。

“2年来,看着它们不断进步,身体健康,综合判断它们能较好适应长江干流的生活!”梅志刚甚是欣慰。

老湾故道共有5头长江江豚,首次选择2头雄性长江江豚放归,为何不选择1雄1雌?梅志刚笑着解释,雌性江豚承载着孕育下一代的重担,非常珍贵,所以首次试验放归选择2头雄性的。

护周全 移动式跟踪回家状态,期待顺利闯过三道关

长江江豚放归长江之后,并不是放任自流了,它们的行踪、活动范围和生存状况基本在守护者的“视线”内。

中科院水生所和保护区的守护者们,有3个得力助手:一是特制的灰色小马甲,上面安置小型无线电发射机,持续发射信号,在释放地点的岸边安装无线电接收基站。长江江豚穿上小马甲后,在水下发射的信号无法接收到,一旦它跃出水面,哪怕一瞬间信号就可以发射出来,通过持续监听无线电信号,可以分析长江江豚的位置和出水呼吸时间间隔,以判断它的健康状况,“一般它们是一次深潜后接着几次浅潜,所以我们接收到的信号是1分钟左右一次,然后紧接着十几秒或几秒接收到几次信号。”梅志刚进一步解释,这个马甲刚穿上会有点不适应,不久就会适应,专门设计可溶解的线材,一段时间后会自动脱落。

二是在释放水域的江面上布置了新型的RPCD江豚实时声影像监测预警平台,该平台能昼夜不停实时传回长江江豚的位置和数量信息,甚至声音和影像,可以辐射方圆0.5公里至1公里的范围。

三是便携式无线电接收机移动搜寻。“和小马甲同理,咱们可以拿在手上,辨明长江江豚所在的方向。”梅志刚说,特别是发生紧急情况时,可第一时间应对。

目前所有监测设备覆盖的范围沿长江干线长达40公里,它有没有可能巡游到武汉?那时如何监测?“有可能啊。”梅志刚笑着说,到时就将基站往下游挪,移动式跟踪它的行踪和生存状态。

一边想护它们周全,一边也有担心。“首先是它们与野外种群的融合能力,其次是在长江干流繁忙的航运中能否安全畅行,三是捕食。”在梅志刚看来,这是长江江豚回家可能会遇到的波折,希望它们很快融入野外种群,非常健康地在野外生存和繁衍。

在长江干流石首江段蛟子河口汊江水域放归的两头江豚,目前水域一头连着沙洲,一头通江的用网隔着,天鹅洲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徐春永说:“待3至5周的适应,它们应该能穿着小马甲游到长江干流中。目前依靠摄像头和AR识别技术助力,可人工24小时守护它们的动静。”

--> 2023-04-26 解读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22042.html 1 四股力量助“微笑天使”回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