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刘迅 通讯员吕惠 宋蒙)近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在国产ECMO的辅助下,成功完成一例复杂手术。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手术使用的ECMO是我国首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系统,是华中地区首例。
2个月前,61岁的魏女士经历了“三支病变”的紧急心脏支架植入术。2个月后,她再次出现胸痛、气短,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求诊,医生发现其左冠脉仍存在严重狭窄病变,必须立即手术开通血管。然而,魏女士的左冠脉属于复杂高风险病变,支架植入难度大,她还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术中一旦发生意外,很可能发生循环崩溃,导致下不了手术台。
为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医院多学科紧急会诊评估后,决定利用ECMO技术为魏女士提供循环支持,为手术安全保驾护航。4月12日,在ECMO的助力下,心内科团队成功为其实施了心脏支架植入术,恢复了心脏血管正常的供血。目前,魏女士已康复出院。
“这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意义非凡。”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体外循环科主任刘燕介绍,这是该院首次运用国产ECMO救治患者,在华中地区也属首例,国产ECMO在临床的成功运用,意味着更多急危重症患者有机会得到救治。
ECMO中文全称是体外膜肺氧合,又被称为“救命神器”,主要用于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目前全国仅有千余台ECMO设备。
“导致ECMO稀缺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研发技术门槛高、价格昂贵等。”刘燕说,一台ECMO设备要好几百万元,运行成本也高,一般患者动辄就要花费几十万元;ECMO的科技含量高,制造难度大,长期以来,全国ECMO设备完全依赖国外进口;ECMO对医务人员的操作要求相当高,国内掌握这项技术的人并不多,部分医院的ECMO一年不足5例,或难以保证医疗质量。
据了解,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从2002年开展ECMO技术,每年ECMO量超过百例,救治患者数量及成功率均在国内领先行列。刘燕团队成员拯救了一个个生命,也有过太多遗憾。因为经济问题而不得已放弃使用ECMO,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作为医生,刘燕希望能有国产设备和耗材出现,成本降低,更多的医院买得起、更多的患者用得起。
1月4日,我国首个国产ECMO整机系统获批上市,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同类水平,突破了进口“卡脖子”难题。它的临床应用成功,将有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