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张屏
春日万物复苏,科学活动的春风,也吹向武汉市各中小学。近日,在武汉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一颗种入校园农场的“太空种子”,让学生“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与此同时,来到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等地上科普课的武汉市光谷第十八小学五年级学生,也集体发出“干细胞真酷!”的感慨。
探访国家基因库,小学生直喊“酷”
为什么干细胞能长期被冻存在-196℃的液氮里,却不会被冻死?人体有哪些组织有干细胞?未来人类是否真能“死而复生”……4月12日,武汉市光谷第十八小学五年级学生来到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和湖北省生命源干细胞有限公司上科普课,小朋友们都说,干细胞真酷!
“我们看到了电影里的未来世界的场景。”该校501班学生吴彦祖说,“人类遗传资源库里有一排排铁罐,都是液氮储藏器,罐子里的温度都低到-196℃,却装了2000个人类的干细胞,他们被叫做‘万用细胞’,可以用于再生医学研究;在干细胞公司,我们亲眼看到了液氮冷冻金鱼实验,还知道了很多干细胞治病救人的故事。”
“把金鱼放进液氮中5秒、10秒再捞出来,它都能再游起来,可冻15秒就不行了。”许多孩子说,“超低温冷冻真神奇!不过科学家也告诉我们,说这些金鱼的细胞其实也都受损了。在冷冻人体细胞时,要达到严格技术要求才可以做到较好地保存。”
负责指导的科学家们对小朋友们竖起了大拇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不错!观察仔细,提问有水平。听老师说学校经常有科普活动,去年还和武汉市科协联手举办了科普宣传周活动,同学们有听过专家院士的遗传、基因等生物学相关讲座。”
光谷十八小校长张晓琴说:“这次与光谷生物城联合开展‘蓝色科普,提升科学素养’科普参观活动,学生和家长的反响都很好,接下来我们还将开发更多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勇气。”
种下“太空种子”,他们也一起“萌芽”
怎样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没有什么比种一颗“太空种子”更合适了!4月11日下午,武汉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举行“太空种子种植项目” 启动仪式,学生们将湖北省科协提供的太空种子,小心翼翼地种入校园农场,期待着它们和梦想一起发芽、生长。
活动开始,学生们按照指导手册的提示,小心翼翼地播种种子,认真地翻土、浇水,让汗水和阳光一起滋润泥土。一名学生说:“通过栽种和挖土,我解锁了很多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也提高了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种植太空种子,不仅是一节“劳动课”,该项目组融合了生物、化学、地理、信息技术、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综合性项目,亦是学生筑梦科学、探索奥妙的起点。为充分发挥“太空种子”的育人价值,武大外校特聘了一批武昌区、武汉大学的相关专家为校外指导专家。
种子播种后,指导专家的第一课便开讲了——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神农青年英才胡骏老师,带来了《奇妙的植物世界与生物技术》科普讲座。胡骏从农作物的自然选择讲到人工驯化,从理解粮食安全讲到生物技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白求真问道的重要性,树立“大粮食观”意识,鼓励在座的学生“立鸿鹄志、担国家责、求真学问、做平凡人”。
“太空种子待萌芽,绿色耕耘伴成长。”活动结束后,学生纷纷在展板上写下自己对太空种子生长、结果的祝福,对项目进程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