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通讯员 王夫之 熊利兵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坐在位于深圳宝安区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陈永洲想起1993年春天,他辞去湖北电信局广水分局局长职务,赶着“下海潮”只身前往深圳特区创业,转眼已是三十年。
三十年前,科班出身的他瞄准通信行业;创业第一个十年,他的企业资产近亿元;新世纪初,创业第二个十年,他二次创业,打造了一家产值逾亿元的企业;第三个十年,他的通网技术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回顾过往,他始终以创业者的身份和姿态在奋斗。
近日,“天南海北江夏人”报道组在改革开放前沿深圳市,采访了通网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永洲,听他讲述永远走在创业路上的故事。
局长下海闯特区
1992年底,著名词作家蒋开儒创作的《春天的故事》风靡一时。那年,受南方谈话影响,大批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纷纷下海经商。
也是这年秋天,28岁的湖北广水分局局长陈永洲向单位请了两个多月假,秘密南下来到深圳,和几个同学走街串巷调研,准备注册公司在通信市场大干一场。
临近春节,陈永洲回到家中,将想法告诉给父母、妻子,父亲抽着烟想了很久,说:“要慎重,毕竟已经结婚,还是有小孩的人了。”顿了一下,父亲又说,“真的要去,我们也支持。”父亲懂他,知道拦不住他。从小到大,他都没有让父亲操太多心,父亲也深以他为傲。
陈永洲于1964年出生于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段岭庙,在兄弟四个中排行老大。当年他上的是当时的武昌县一中首届高中重点班,成绩相当不错。1982年高考前的一场疾病,让他以一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
考虑到父母不易,三个弟弟也在上学,陈永洲放弃复读,自己作主报了当时邮电部所属的重点中专——湖南省邮电学校(湖南省通信学院的前身),算是国内第一批学习通信的人才。
毕业后,陈永洲被分配到黄陂长途通信传输局,后来调到广水分局,从事邮电通信传输的线路维护工作。虽然工作生活在穷乡僻壤,但他以苦为乐,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北京邮电学院的本科学历进修。由于工作出色,1987年,年仅23岁的陈永洲当上了湖北电信局广水分局局长。
这次陈永洲决意辞职南下,父亲没再说什么,东拼西凑了2万元交给他。“那时候,工资每个月才100元。”陈永洲非常感谢父亲。
瞄准通信工程创业
来到深圳后,陈永洲和同学合伙在宝安区成立了一家通信工程公司。他们租了一间烂尾楼,买了一辆自行车,请了几名工人,开始了创业之路。
说是公司,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包工头带着几名工人成天在工地上做电信工程施工的体力活。他跟工人们一起睡烂尾楼,睡破铁床,吃煮白菜。“从设计到施工全程参与。”陈永洲回忆。
当年,陈永洲的公司就完成了一千多万元的项目,赚了一百多万,“当年底光奖金就拿了近5万元。”他说。陈永洲用第一桶金买了一辆工程车,在宝安城中村租下一百多平方米的民房作为办公室。
彼时,中国现代网络通信开始萌芽,正值深圳黄金发展期,通信产业发展迅猛。得益于此,他的公司高速发展,到2000年,员工发展到150多人,资产近8000万元。然而此时,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几个创始人看法开始不同。2001年初,作为企业创始人和总经理,陈永洲权衡利弊后作出了一个决定:裸退。
成功之道在于专注
一夜之间,陈永洲又回到了一张白纸。但他认准了通信这条赛道,“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市场依然是一片蓝海。”他说。
于是,2001年6月,深圳市通网技术有限公司应运而生,陈永洲开启了到深圳后的第二次创业。公司主营业务为电信工程施工、深圳电信市话通业务代理、手机销售门店等。
“人才、资金、团队,所有东西都需要重建。”陈永洲说。他又回到了当包工头的生活,带着工程施工队从一个工地转战另一个工地。深圳的夏天闷热,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小工棚里,那时候最怕下雨,外面下大雨,简易工棚里下小雨。
凭借专业而敏锐的判断,陈永洲踩对了每一步。2004年前,手机黑白屏转彩色屏,通网公司凭借几款国产手机的代理在市场上占得一定份额,到2005年,公司净资产达到3000多万元。2006年9月11日,他成立了第二家公司——深圳市通网通信工程有限公司,专注通信信息工程项目的施工,而通网技术公司则转向为专业的电信增值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持。2007年,深圳电信首次将几个区域内“自建他营E家厅”对各代理商进行公开招标,通网抓住了这次机会,加深了与深圳电信的业务合作。作为深圳电信手机终端供货平台之一,通网实现终端销售15余万台。
“不管是手机销售还是通信基础工程建设,都是发展最快的十年。”2011年,陈永洲的通信公司由最初的10余人,发展成为员工200余人、年产值逾亿元的企业。
2011年,通网公司成立10周年时,陈永洲总结这十年的成功之道:“专注,公司始终围绕通信建设和通信解决方案发展。”
创业脚步永不停歇
新的起点上,陈永洲思索如何让企业可持续发展。“2011年以后,我感觉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春天来了。”他说。
陈永洲洞察到,信息消费的终端市场迟早会放开。为此,在国家政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他已开始琢磨“最后一公里”蕴含的商机。
2012年初,陈永洲决定将驻地网(指用户终端至用户网络接口所包含的机线设备)投资、建设与运营列入公司转型目标。通网公司先后与一批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军住宅小区、工业园区、城市综合体的驻地网业务。当年6月,国家工信部正式发文,允许民间资本运营驻地网。
2014年被称为中国4G商用元年,移动互联网迎来快速发展。为规范民营宽带运营商并引民资进入宽带入网业务,工信部在2014年底宣布将为民营宽带运营商发放试点牌照。也就是在这一年,陈永洲的通网公司取得了由工信部发放的通信转售业务资质牌照。这一年,他的公司已签约了近200个社区涉及近20万户的驻地网项目,年产值近2.8亿元。
2016年4月,他旗下通网技术公司在新三板挂牌。目前,通网集团的业务范围包括驻地网业务、智慧社区O2O平台、电信业务外包、通信工程建设业务、建筑智能化业务。
近几年,由于国内外因素影响,通网公司发展放缓了脚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采访时,恰值深圳暖春,陈永洲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创业者的脚步永不停歇。
■ 记者手记
通者无疆,信往开来
“通者无疆,信往开来。”12年前,在通网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陈永洲写下这样一句话。从1993年放弃金饭碗下海闯荡开始,这句话似乎一直伴随着他。
“英雄造时势,时势铸英雄。”不论是九十年代创业成功,还是新世纪通网公司的创立和新三板成功挂牌,陈永洲的成功无疑都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
然而,机遇出现,就需要胆量和智慧。纵观陈永洲的创业史,从通信基础工程建设到移动互联网,再到智慧社区建设,陈永洲以敏锐的洞察能力,抓住了时代发展的机遇。
通网的发展史,也是众多民营企业创业史的一个缩影,十年间,有人才、资金匮乏的艰难与困惑,有陷入失误、竞争失利的教训和反思,也有突破市场、与电信、业主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壮怀与欢欣鼓舞,有团队共进退、同成长的喜悦与收获。
对于当年的“下海派”,有人说:“历史的年轮转动,他们的事迹为今天的创新发展留下可供探寻的踪迹,值得我们反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