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吕锐 通讯员 陈大明 陈亘
19号线是武汉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市域快线,起于武汉火车站,途经武东路、花城大道、花山大道、光谷五路,串联杨春湖副中心、青山区武东、花山生态新城、光谷中心城,止于高新二路站,线路全长约23.2公里。其中,由中铁十一局集团承建的19号线二标土建工程项目,包括1站1区间,车站为武东站,区间为鼓架山站——花山新城站区间(简称鼓花区间),总长约4.2公里。
该标段在全线率先完成了盾构双向贯通、车站主体结构封顶,当前,建设者们正抢抓春光,进行轨道铺设及附属结构施工。
以最高标准打造“五无隧道”
鼓花区间全长4.2公里,其中盾构长距离下穿严西湖约1.3公里,刷新了武汉地铁盾构下穿湖泊最长距离的纪录。盾构下穿严西湖的过程中,区间实测最大水深约3.6米,隧道顶距离湖底最小距离为10.3米,穿越地层为中风化泥岩,隧道上部为非隔水的残积土层,并且区间存在多处破碎带,地质条件差,极易发生螺旋机闸门密封失效、渗漏或喷涌、管片上浮、湖底地层沉降等多重风险。
施工方中铁十一局项目经理明月介绍,为确保盾构机顺利穿越严西湖,项目部精心组织、科学筹划,盾构机选型阶段就结合区间地层实际,充分考虑长距离下穿湖泊的特点,对盾构机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增强破岩能力,有效应对上软下硬地层;增加刀具耐磨性,减少湖底换刀风险。盾构穿湖期间,运用远程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采用无人机、望远镜和船只每日对严西湖水面进行巡视,并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和应急预案,确保盾构机安全平稳推进,得以最佳状态顺利下穿严西湖。
管片破损、错台、渗水等问题一直是盾构掘进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鼓花区间努力打造无污染、无错台、无破损、无渗漏、无超限的“五无隧道”。在质量管控监察工作中,项目严把“三道关”:
第一道关,管片生产后必须进行三环试拼装,首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不合格管片坚决予以退场;第二道关,盾构始发前必须进行始发节点验收,各项条件具备,各个环节完备,准备工作到位方可始发;第三道关,盾构掘进一百环后,必须进行百环验收,对百环管片质量进行系统分析,查漏补缺,归纳总结,验收通过才允许继续掘进。
目前,鼓花区间数千环管片无一渗漏,实体质量均达到了“五无隧道”标准,是名副其实的“质量标兵”。
绿色文明施工硕果累累
自开工以来,项目部始终将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当做项目策划和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努力做到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化,文明施工标准化,倾力打造“安全、文明、环保、卫生、整洁、有序”的示范工地。项目实现“工地周边百分之百围挡”、“现场主要道路百分之百硬化”、“现场非作业区裸土百分之百覆盖”、“出入车辆百分之百冲洗”、“易起尘作业百分之百湿法作业”、“施工现场百分之百安装喷淋系统”。
项目施工现场采用3米高定制围挡,围挡外安装绿植、美化灯带及公益广告。同时,配备了专业的保洁队伍及洒水车及时对施工道路进行清扫保洁,保证现场环境卫生达标。生活区场地全硬化,每6人一间宿舍,设置干净整洁的员工食堂、用餐间、淋浴房、洗漱房等配套设施,并在办公生活区种植花草和树木,打造园林景观,为办公生活区增添了绿色生机。
极目新闻记者获悉,该项目从环境保护、材料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广利用环境监测系统、固定式自动降尘系统、施工车辆冲洗系统、围挡喷淋、雾炮机等一系列绿色施工技术,有效遏制扬尘污染,降低施工现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场地内盾构机开挖的泥渣经过渣土池沉淀压滤处理,运至消纳场集中处理,实现渣土运输“零污染”。同时,项目还大力倡导绿色文明施工理念,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升级建筑周围围挡,做到噪音不扰民,施工过程实现环境污染“零投诉”。
项目部先后获得武汉市“全市建设工地文明施工施工较好工地”6次、“月度流动红旗工地”8次、“全市文明施工十优工地”1次,先后获评武汉市文明施工优良工地、武汉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黄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