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0日

国内大咖专家齐聚武汉 共话“长寿时代”发展

应对老龄化先改变对生命尺度的认知

陈东升(中)的新书《长寿时代(国际版)》在全球发售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从2015年到202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6.34岁提高到78.2岁;预计到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0岁以上;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翻两番,中国真正进入长寿时代。

长寿时代下,如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更多解决方案?4月7日,在2023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长寿时代高峰论坛”邀请政产学研各方专家,共话解决方案与未来趋势。

探索疾病预防

应对长寿时代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重大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泰康生命医学中心主任宋保亮院士分享了一组数据:我国超1.8亿老人患有慢性病,老人带病生存时间已达9.1年,65岁以上多病共存的老人占比达到2/3。此外,疾病谱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慢性疾病所带来的死因占比达到90%。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也表示,他和团队的中国心血管代谢与恶性肿瘤(4C)队列十年随访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肿瘤死亡是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主要死亡原因,共占受访者全因死亡的73.3%。

“我们在慢病预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宋保亮表示,要加强对疾病的了解,研发更多更好的药物;另一方面,也要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主动研究衰老、研究寿命,应对长寿时代的到来。

2021年,泰康保险集团向武汉大学捐赠10亿元,加快解决生命医学领域的”卡脖子”的问题,开创了一流大学和头部企业合作共建医教研体系的全新模式,建立了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和武汉大学泰康生命医学中心,这两个机构已经成为高端人才集聚的高地和科研创新的高地。

宋保亮介绍,“我们也在积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精准治疗等在内的慢性疾病防治的高端的研究平台。”

实现全生命周期

全健康管理

新加坡国立大学人口健康中心执行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资深顾问、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黄聿立以视频连线方式参会,他分享了《全球健康长寿路线图-共识研究报告》,”我们可以有健康的人生,将生命周期延伸至80岁、90岁、100岁,而不是年老时重病缠身。”

“不能等老了再去应对,应从全生命周期对健康进行管理。”宁光提出,建立“家庭—学校—社区”的健康网络,让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针对孩子的常见病、多发病设置管理方案;对职业人群则强调前移疾病预防关口,做好健康风险评估;而对慢病人群,建立个体精准健康画像,挖掘可控的危险因素并及时干预;同时,建立区域医疗救治数字化平台,守好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相信有一天,大家一起约着去吃饭、看电影、听音乐,也会约着一起去医院。”宁光描绘未来场景,医院不只是看病,而成为健康运营中心。

让“长寿经济”

成为可能

在长寿时代高峰论坛上宣布,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的新书《长寿时代(国际版)》在全球发售。陈东升表示,现在大家觉得老龄化是个负担,而他则认为应对的方法是对生命尺度认知的改变。

“过去人们认为40岁是中年人,60岁是老年人;但现在60岁成了中年人,80岁才是老年人。”陈东升认为,生命周期的拉长,让老年后的“长寿经济”成为可能。

十多年来,陈东升一直带领泰康探索和布局养老产业,打造更健康、有尊严的老年生活。陈东升说:“泰康的养老社区就是对养老形式的一种创新尝试。每一位长者,对团队有价值,对社会有价值,我认为就是长寿经济。”

陈东升分享表示,在泰康之家·燕园的李恒教授,弹得一手好钢琴,热爱跳芭蕾舞。在燕园组了一个老年芭蕾舞团,也实现了她年轻时的梦想,“这就是长辈们的巨大创造力。”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国恩表示,社会应将更多关注度放在如何将老年人的价值发掘成为真正的人口红利,让老龄人也能实现价值再造。

--> 2023-04-10 国内大咖专家齐聚武汉 共话“长寿时代”发展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19807.html 1 应对老龄化先改变对生命尺度的认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