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8日

行程6万余海里 武大3名队员南极凯旋

3日,杨元德(右二)、丁曦(右三)乘“雪龙”号抵沪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邢知博

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4月6日,随着“雪龙2号”破冰船返回上海基地,宣告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来自武汉大学的3名队员杨元德、丁曦、陈亮宇参加了此次“双龙探极”。本次南极考察是第三次实施“双龙探极”,武汉大学3名队员在本次科考中主要任务是中山站冰川变化监测、国产载荷航空验证、南极海平面变化监测、南大洋地球物理观测、卫星导航相关测试等。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教授杨元德,已经是一名老“极地人”了,他此前曾4赴南极,还参加过一次北极科考。对于第五次南极之旅,杨元德总结道,“这次没以前那么辛苦,收获也更多。”

杨元德2022年10月26日乘坐“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11月25日到达中山站,此后一直在中山站工作,主要负责在周边进行测绘、航空摄影测量等,“这次固定在站里工作,所以观测时间更多,取得的科研数据更丰富。”

相比杨元德老师,博士研究生丁曦的工作很艰苦,“最大的挑战是风大,要是迎风走几乎很难站稳。”丁曦介绍,他的工作是在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开展海平面变化监测。

丁曦说,在南极工作的两个月里,时间安排是非常紧凑的,基本只在春节休息了一天。

第一次踏上这片魂牵梦绕的大地,他觉得收获极大,“未来我想继续干极地研究,盼望罗斯海新站建好后再来这里。”

硕士二年级的陈亮宇同样是第一次到南极,负责南大洋地球物理观测,大部分时间在“雪龙2号”上度过。

“多数时间在行程中,所以一到预定作业海域,就会抓紧时间忙碌起来,有时候会24小时连轴转。”陈亮宇说,长期在船上工作,难免会晕船。

“尽管很艰难,但看到冰山什么苦都忘记了。”陈亮宇说,这是一次“蜕变之旅”,“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学生,这次完成任务后,我可以骄傲地说自己是科考队员了。”

武汉大学作为中国极地考察支撑条件建设单位,从1984年首次中国南极考察开始,参与了我国历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先后选派近200人次参加了中国39次南极科学考察和16次北极科学考察,是国内参加极地考察最早、次数最多、派出科考队员最多的高校。

--> 2023-04-08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19420.html 1 行程6万余海里 武大3名队员南极凯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