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6日

走进楚国屈子的旷古诗意

□胡宇

话剧《屈原》有两个版本:一是1942年的郭沫若编剧版本,此剧产生于日寇轰炸下的重庆,彼时的中国,前路如迷雾,借由屈原之口,用雷电一样的咆哮,释放了民众心中排山倒海的怒吼,这是旧时代要冲破重重黑暗的冲锋号。一是2023年黄维若编剧版本,由湖北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和湖北三峡演艺集团制作,近日在武汉洪山礼堂成功首演。全剧瑰丽华美,深邃悠远,荡气回肠,是一场令人沉醉的艺术盛宴,更是一颗旷古诗意灵魂的新时代表达。

屈原赤诚深情的家国情怀,浪漫执着的性格特征,纯粹如香草一样的高尚人格,由此散发出的星辰般的光芒,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一直照亮着中华民族的探索前行征途,并将永远光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这是该剧的内核。

“我生于楚长于楚,这里是我的邦国,这里有我的家乡,有我的乡亲,我的祖辈,我的理想。我的主张,就是想让楚国平安强盛。只要我一息尚存,屈原永远不会离开楚国。就像天地间最美好的橘树,生来习惯南方的水土,受禀天命而不可迁移。它只愿意生长在南国,根深蒂固就是这里的嘉树。”这一大段深情独白,满是深沉的家国情怀。

该剧对屈原沉江作了新的解读——他不是逃避,不是绝望,而是自信自己对国家的深切感情和赤诚奉献,符合上天的期待,因此,他决定效法古代的圣贤彭咸,到江河里去,到波涛里去,他要永远和楚国的江河大地在一起。屈原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象征,为了家国大业,为了百姓安宁幸福,勇于担当,敢于牺牲,虽九死犹不悔。

人物真身与灵魂螺旋回环对话,一层一层迭开剧情,没有场次分割,一气呵成,这是该剧的独特结构。楚怀王、张仪分别以死后灵魂的形式出现并与屈原反复对话,作为一个灵魂,他们有着全知的视角,相关人物也从这全知视角的回忆里相继出场。剧情推演犹如水波前行,既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散淡轻松,也有“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的豪迈惊险。去掉了场次分割,本剧就特别强调了节奏的变化,时而高昂,时而清雅,时而场面宏阔众人雄辩滔滔,时而孤烟冷雨独自空旷幽凝,在似乎要沉寂的时候,突然又刀枪猎猎,万马奔腾。

舞美精湛讲究,以不变而应万变,是该剧的又一个特色。舞台核心是一个略有坡度的平台,面向观众的一角有适当阶梯连接。高明之处在于,看似简单设计,但通过一个道具的摆放或者人物的布局,使场景简单明了,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这些平台、坡度、阶梯和错落,极大地丰富了舞台层次感,增强了人物表现力。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舞台上实现了瑰丽旷野星空、香草葳蕤楚地、万古径流江河以及超时空虚幻等场景的自如切换,令人目醉神迷,耳目一新。

总而言之,个人认为,这部新编历史话剧是艺术手法上守正创新的成功探索,是值得反复咀嚼的一部优秀好剧。当走进剧场,通过观看该剧,也让我们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楚国,走进了伟大诗人屈原的精神世界,与他也进行了一次灵魂的交融。

--> 2023-04-06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19189.html 1 走进楚国屈子的旷古诗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