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2日

15年创作近3000幅画 作品曾在水立方展出

22岁“星娃”是老师眼中的天才画家

活动现场,祝羽辰(右)和公益乐队成员演唱歌曲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永胜 通讯员 尹茜 李林牧 朱敏

火车、手术室、骏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4月1日,在武汉市普仁医院举办的“同心爱暖四月天”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现场,22岁的祝羽辰创作的70多幅画作,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如果不是因为羽辰比普通人慢几拍的语速,你很难想象眼前这位笑得有些腼腆的阳光男孩,是一位自闭症儿童。

3岁的自闭症患儿迷上画火车

2001年,羽辰的出生让爸爸妈妈欣喜不已。孩子三岁多以后,母亲周女士却发现,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仍停留在7个月的水平。直到上幼儿园,羽辰无法融入集体,总是一个人坐在一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羽辰被确诊为自闭症。这一消息给这个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在那段最为艰难的岁月里,绘画成了照进这个家庭的第一道光。

一天,爷爷拿出纸和笔,三岁多的羽辰抓起笔在纸上画了几笔,大家都夸他画得好。从那以后,羽辰喜欢上了画画,32开的小图画本,他画满了一本又一本。羽辰从小痴迷火车,自从他能画出长方形车厢、几个圆形车轮的火车后,便开始沉迷画各种各样的火车。由于当时孩子还有很多康复任务,妈妈一开始有些头疼。

后来,周女士接触了不少自闭症绘画艺术研究专家,她了解到孩子机械重复的绘画行为,实际上是儿童探索自我和世界的宝贵过程,是他们艺术发展的原点,他们的每一次重复中都潜藏着成人感觉不到的变化。这令周女士释然了许多,渐渐地,她发现羽辰每次拿起画笔,脸上都会带着天真的笑容,于是她慢慢接纳了孩子在绘画上的兴趣。

少说话多操作成为有效沟通方式

12岁时,为了发展孩子的爱好,夫妻俩决定找个美术老师一对一地辅导。机缘巧合,周女士和丈夫找到了阿拉画室的王振飞老师。初到画室的羽辰注意力很难集中,总爱乱翻东西,但年轻的王老师对有些“调皮”的羽辰,却格外地包容。没有考虑多久,他就收下了这个特殊的学生。

“当时我刚创业不久,也没有接触过自闭症儿童,这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实验。”怎样能让羽辰跟随老师学习,是这场“实验”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一开始,他像教普通孩子那样教羽辰,但几节课下来,他发现羽辰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经过反复实践,王振飞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羽辰的上课方式——少说话多操作。少说话,就是要说短句、慢慢说,而且要确认自己说的话羽辰能听懂;多操作,一方面是要给羽辰多示范,另一方面是要辅助他反复动手完成指令。慢慢地,羽辰的理解力和沟通力也逐渐增强。

爱心老师呵护“星娃”绘画个性

如何保护羽辰在绘画上的个性,也是王振飞最为关注的重点。开始时,王老师每节课设定一个绘画内容,再极其耐心地指导羽辰画成大多数人认可的样子。但慢慢地,他感觉到羽辰变得不主动画画了。和羽辰父母反复分析后,他们一致认为是没有根据羽辰的兴趣安排绘画内容,也没有尊重羽辰的绘画方式。

于是,王振飞不再执着于教绘画技术,而是着力于观察羽辰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在王振飞的鼓励下,羽辰对于线条的运用、人物的描绘和色彩的选择,慢慢有了一定的辨识度,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5年来,祝羽辰创作了近3000幅画作,作品不仅参加了北京水立方和湖北的一些重要展出,还被一些明星和李可染画院收藏。“羽辰在绘画上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从这一层面上来讲,他算是天才型的‘画家’。”王振飞说。

武汉市普仁医院儿科主任查琳表示,此前在临床上接触过的自闭症患儿群体中,的确有一部分拥有一些特殊兴趣和特殊能力,这种特殊兴趣和特殊能力与他们与众不同的感觉、知觉、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息息相关。这些特殊的兴趣和能力是值得家长或专业人士去发现、培养和转化的,如果能够运用好,对他们将来长大以后的就业选择也会有很大帮助,能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 2023-04-02 15年创作近3000幅画 作品曾在水立方展出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18708.html 1 22岁“星娃”是老师眼中的天才画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