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通讯员 王薇
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天下人心》新书分享会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
《天下人心》从纪检监察角度描写反腐,集中展现了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的艰辛历程和重大成效。全书40余万字,以某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当地系列腐败案件为主线,将复杂、真实、紧张、严酷的纪检监察工作,通过小说化的笔法和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铺展开来,体现了我党全面从严治党、严惩腐败、实现海晏河清的坚定决心和力度。
作者凤岐、宗利华有多年相关行业经验,在创作中艺术化地融入自己的经历、见闻与思考,确保了行业小说和反腐题材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凤岐:把纪委办案的真实战斗生活转换成哪怕普通文字,就是一部浩然正气的大书
这部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反映了十八大以来这个特定时期波澜壮阔的反腐败斗争。
在这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斗争中,纪检监察战线的同志们勇敢地站了出来投入战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办案的同志只要上了案子,十天半个月,甚至几个月不回家都是常态,不少同志病倒了,有一位纪检组组长就牺牲在巡视的地方。我与这位组长长期共事,亲如兄弟,同住一个单位宿舍区,我把他去世的情形还原到了书中。他在国外留学的女儿悲痛欲绝,因没法参加爸爸的葬礼,就发了条信息给我,说能不能把她爸爸生前的点点滴滴整理出来,提供给她,她要为亲爱的爸爸写本书。我告诉她,孩子,这个任务,让我来完成吧!
大学毕业后,我就干纪检工作,一干便近四十年。纪检监察战线是反腐败主战场,纪检监察干部是反腐败主力军,但现有的文学作品中很少描写这一领域的生活,而由参与其中的亲历者创作的小说,更少之又少。我从纪委一转岗政协,便立即投入到《天下人心》的写作之中。起草创作提纲,6个月,近百个人物、大的故事梗概以及故事结局,都拿出来了,但要形成一部文学作品来,这还很不够。对此我既有信心,又不踏实。
说有信心,是前前后后干文字工作近三十年,又办了十几年案子,对自己文字能力,对执纪审查业务,还是有信心的。说不踏实,是对当前小说的架构、套路、基本要领和技巧等没有把握,心里没底儿,于是便想请专业作家指点,深入地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山东省作协党组原书记姬德君,向我推荐了宗利华(淄博市作协主席)。2021年1月5日,我们第一次见面,一拍即合,政治观点和创作方向完全一致。形式主要由他考虑,内容我负责。初稿完成,又请了二十多名省市两级纪检监察机关执纪审查调查、执纪监督、研究室同志的“挑鼻子挑眼”,反复修改。
由于长期办案,我与每一名犯罪嫌疑人,都进行过推心置腹的交谈,这样,我就能够更多地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也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他们的心理活动。至于我那些朝夕相处战友们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更是历历在目。如战友们便鼓励我的,咱不求花哨,只要能把我们的真实战斗生活转换成哪怕普通文字,那就是一部浩然正气的大书。
宗利华:几乎所有细节都是真实的、鲜活的、生动的,直接来自生活
我本身是一名基层的公安民警,或者说是个公安作家,所以对涉案题材格外敏感。跟凤岐见面后,立马就感觉,这是一部大作品,里面有大理念,大情怀。
一开始,我想当然地认为,纪委办案跟公安办案,无非大同小异。可慢慢进入故事情境之后,感觉还真是隔行如隔山。举很小的例子,控制人,纪委办案叫带人,公安一般叫抓捕;前期工作,纪委叫初核,公安叫侦查、摸底;纪委对留置人员讯问,叫谈话,公安一般来说就叫审讯。当然,更深一层的,比如,谈话方式、技巧,都有很大不同。所以,抛开这本书不说,通过这个创作过程,我熟悉了一个许多作家可能很想去接触的领域。这对一个作家深入生活、开阔视野、丰富经历经验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收获。
这部小说从纯文学角度来讲,文学性、艺术性可能偏弱些,叙事语言平实,技巧上也不先锋。整体上看,正是密密麻麻的真实的细节,构成了整部小说的真实感和厚重感,进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来自于真实感的力量。尽管,大的故事框架是虚构的,但里面几乎所有细节都是真实的、鲜活的、生动的,直接来自生活,来自凤岐长期战斗在反腐一线的经历和经验。有天晚上我跟凤岐微信聊天,感觉他情绪不对,后来打开视频,发现他在书房里,哭得一塌糊涂。他把小说里的燕飞和他工作中牺牲的战友完全融为一体,所以,他是真投入,是带着真挚的感情去创作的。就是这种真情实感,不是一个作家短期的采风、社会实践就能达到的。
另一特点是准确性。举几个细小的例子,办案人员工作证过期,这个细节非专业人士是不会想到的。带人时用什么车辆,车上是要有随队医生的,人员坐什么位置等,都有规范。谈话的时候如何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等等。在很多场景上,也是下过功夫的。比如留置点清水园、郎子军建造的别墅区英才园,那里面的布局,凤岐都是画出草图来的。尤其郎子军的山间别墅、英才园里的布置,什么家具,什么字画等等,细致到黄宾虹、张大千、于右任这些人的字画有什么特点。再比如,顾世言和郎子军最后的那顿豪门盛宴,喝的什么酒,吃的什么菜,什么饭,什么做法?真的是不断琢磨,不断修改。包括作品一稿完成后,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反复修改,有时候甚至对一句话、一个词语都反复琢磨。这种细节的真实、信息点的密度和精准,让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