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
如果这个世界有天堂的话,天堂里一定住满了妈妈。
在我、立志、锦平、习平、亚琴、忠于的心目中,我们的妈妈就是一个可以住进天堂的人。
今年小年第二天,妈妈因心脏升主动脉血管夹层突然破裂,离我们兄妹而去。她用一生的经历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敢闯。妈妈还是十多岁的孩子时就敢一个人到水库工地偷偷卖小碗菜给民工吃,以补贴家用。妈妈结婚后,由于父亲受到不公正对待,被剥夺了公职,回到农村成了乡村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父亲复职后,在只有爸爸一个人工资的情况下,妈妈敢带着我们几个还在读书的姐弟到城市讨生活。我记得当时有亲戚就善意地提醒说,这么多张口吃饭的,你们怎么养得活哟。
要强。父亲是一个读书人,不会做农活。在黄梅农村期间,家里的所有农活就几乎落到了妈妈一个人头上。妈妈生了6个孩子,这就让妈妈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劳。集体时期,由于白天要到大队做农活挣工分,为了让一家人体体面面,妈妈总是起五更到停前河洗衣服,工间休息时就抓紧纳鞋底、打猪草,晚上收工回家又抓紧做家务活、针线活。以至于我们家虽然孩子多、穷,但是每年过年我们姐弟6个总是能穿上新衣服和新鞋子。逢年过节,妈妈总是要做糖粑、苕果、米粑等名目繁多的吃食给我们,还要炒花生、炒蚕豆、擀鱼面、做豆腐,总之就是不让我们欠别人家小孩吃的。
坚韧。妈妈常说尊重土地有谷,孝敬老人有福。因此,及至分田到户,妈妈又做女人又做男人,田地里的活一样不拉。在农活中耕田耙地一般都是男性农把式才会干,妈妈硬是摸爬滚打学会了,有一次从耙上翻滚下来差点被牛踩伤。由于水资源紧张,水稻田灌水常常是一项比谁家壮丁多的活,白天妈妈争不赢别人,就半夜去灌水。农村旷野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妈妈很害怕,但她硬挺了下来。为了改善生活,妈妈每年都会养一两头猪,为了怕被人偷走,晚上就把猪赶到灶门口睡,但是又怕猪晚上在家拉屎拉尿不卫生,妈妈就半夜起床把猪赶到院子里拉,天天如是。缺柴烧,每隔一两周,妈妈就要走几十里山路到祖籍山去砍。每次一百多斤的湿柴,妈妈硬是用她那一米五几的个子背回来。由于路途遥远,妈妈总是自带没品相的小红薯充饥,有品相的大红薯要留着卖钱。
有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住上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再就是能去庐山看看。分田到户没两年,妈妈和爸爸凭着勤劳攒下了一点钱开始盖房。能自己干的活就自己干,比如盖房用的土砖就是他们自己在田里夯土压实砌出来的,硬是用他们的双手和肩膀撑出了三间大瓦房。这也让我们的生活重新陷入了贫困。上世纪80年代初爸爸恢复公职,一家人从黄梅县来到了黄石市。妈妈有一段时间没有工作,爸爸妈妈又要坚持咬牙送我们每个人读书,生活一直拮据,妈妈一直将去庐山的愿望埋在心底。一直到后来我们姐弟陆续参加工作,当我们带着她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时,妈妈才告诉我,她年轻时去庐山的梦想。
正直。我们姐弟6个,立志最调皮。小时候曾经爬进村里的榨油房偷油箍出来滚铁环,妈妈知道后,把立志臭打了一顿,并让立志马上送还。当我后来有了职务后,妈妈就警告我不能“黑眼珠看不得白银子”,不能贪赃枉法。
有爱。大姐和二姐说,小时候冬天下雪天,妈妈总让她们捂在被窝里,做好饭端给她们在床上吃。三姐说,长大后在工作中遇到难处,生活中有烦心事,只要坐到妈妈卧室的飘窗上和妈妈说一说,妈妈总会用她那质朴的话语三言两语地排解开。我记得在家里盖好大瓦房最穷的时候,有一天中午,妈妈做农活回家,发现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了,默默地把花生种子炒给我吃了,自己又饿着肚子扛起锄头下地去了。我不知道妈妈那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妈妈带完自己的孩子,继续带外孙、孙子,还陪读,终身不得闲。
妈妈对待陌生人也是以善相待,经常教育我们要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别人。小时候家里穷,经常是土豆还没成熟时就被迫挖回来充饥,大米是很难吃上的,但是有讨米的讨到我们家,妈妈从来就没让人家空手走。这次生病,妈妈还担心护工因为照顾她没时间置办年货,跟我们说人家也有妈妈,人家也有孩子,也要过年,叮嘱护工先回去办年货。
妈妈,这世界那么多人,很庆幸,是您成为我们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