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胡迪凯 通讯员 孔雪
黄鹤楼亮灯和熄灯景象 通讯员供图
3月25日晚,“多彩的自然——地球一小时(武汉)”公益嘉年华,在武汉解放公园湿地科普馆举行。这是武汉连续第15年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活动现场,环保专家分享了20年来武汉自然保护工作成就,还有青头潜鸭保护故事的皮影戏、小学生志愿者演绎的湿地飞羽等节目。晚8时30分,随着“地球一小时”熄灯视频播放,黄鹤楼、武商梦时代、楚河汉街等多个武汉地标建筑,和全国超100个地标建筑同步熄灯。
武汉20年环保工作成绩斐然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于2007年发起。活动倡导,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8时30分,公众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1小时,以此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目前,该活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公众环保活动,获得19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0多座城市、400多座地标建筑支持和参与。
今年是武汉连续第15年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也是WWF在武汉地区开展环保工作第20年。2002年,WWF武汉区域项目组成立,致力于长江中下游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和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项目组携手政府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和民间志愿者,启动“还长江生命之网”项目,发起成立湖北省湿地保护区网络,推动长江中下游50个湖泊实施“灌江纳苗”,发起“留住江豚的微笑”等一系列社会化活动。20年来,湖北、武汉持续推进湿地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召开,武汉荣膺国际湿地城市。
此次“多彩的自然——地球一小时(武汉)”公益嘉年华,在武汉解放公园湿地科普馆举行。极目新闻记者现场看到,“地球一小时”活动标识更新了视觉形象,以“60”取代“60+”,更加强化了“1小时”的概念。标识以翻页时钟为灵感来源,传达在紧迫的时间下,需要更多人为地球献出更多的“1小时”,才能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未来。
全国超100个地标同步熄灯
公益嘉年华设置了熊猫市集,众多环保摊位琳琅满目,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将出售闲置物品的善款捐赠给腾讯公益平台“共同守护濒危物种”项目。现场的公益课程《熊猫我来了》,小朋友们体验WWF环境教育课程动物贴纸,认识7种濒危野生动物,“雪豹找找看”“猜猜哪个是红腹锦鸡”“中华穿山甲在哪里”等趣味游戏,展示“一个长江·野生动植物保护小额基金项目”成果,呼吁人们关注长江中下游生物多样性保护。
WWF武汉区域项目主任张新桥讲述了20年来武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往事,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王学雷细数了洪湖湿地修复历程,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介绍了四次长江豚类科考。从2017年的1012头江豚,到2022年的1249头,保护工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主任徐春永分享了江豚保护一线的大事记。
在解放公园小微湿地环绕的静谧中,现场嘉宾们欣赏着描绘青头潜鸭故事的地方文化特色皮影戏、长春街小学生志愿者带来的舞蹈《湿地飞羽》,一起等待熄灯时刻的到来。
晚8时30分临近,现场进行熄灯倒计时,播放熄灯视频。随后,黄鹤楼、武商MALL、武商梦时代、武汉天地、楚河汉街等武汉人文与商业地标一齐熄灭外景观灯,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同时,北京凤凰中心、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上海虹桥天地、世纪汇广场,广州太古汇、环贸中心,成都太古里、天府双塔,西安钟楼、鼓楼、长安塔,长沙IFS国金中心等全国超100座地标建筑也同步熄灯。
面对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双重危机,“自然向好”是共同的解决路径。现场嘉宾们一同发起号召,鼓励全社会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的过程中来,降低污染和碳排放,采取切实行动,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