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4日

对话25年前受资助大学生明金维

大山的孩子需要更多激励关爱

明金维担任新华社记者时在海外采访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兰莎

“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那年秋天,我坐着县里安排的小轿车,带着好心人的资助,到十堰赶火车。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走出湖北。”若干年后,回望人生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44岁的明金维至今仍满怀感激,当年他正是靠着湖北建行的资助才能逐梦北大。

3月23日,当得知极目新闻正在对“湖北建行张富清尊师重教公益基金”进行报道时,作为25年前的受助者之一,明金维欣然接受了采访。他特别强调,二十多年前,湖北建行尊师重教公益活动让他顺利从北大毕业,成为一名记者并出访近50个国家。二十多年后,湖北建行以老英雄为名成立尊师重教公益基金,不仅传承了张富清老人的精神,也是对尊师重教公益活动的延续,一定能帮助和激励更多人。

谈捐助

这笔资助非常及时重要

明金维的老家在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的秦巴山区,曾是国家深度贫困县。从竹溪县到十堰市,200多公里的崎岖盘山公路,大巴车要开八九个小时。少年求学时,他和很多同学常吃不饱饭。

“1998年我上高三,班主任翁老师让我填一张表,说可以申请一笔资助。为此,我还请假坐车回到几十公里的乡下,请村委会盖章、证明。”明金维回忆道,当时他并不知道这笔资助意味着什么,直到高考结束,他拿到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录取通知书,面临学费和生活费难题时,才明白这是一笔非常及时重要的资助。

湖北建行的善款连续资助了他大学四年,竹溪县政府和一些爱心人士也提供了捐助。“这些捐助让我顺利完成学业,至今感激不已。”明金维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谈成长

这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人如果在幼年和少年时不幸经历过贫穷,并在成人后最终走出了贫穷,就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明金维说,自己2002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国际部工作,从一个见习编辑、记者,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并先后担任国际部财经新闻编辑室副主任、国际英文室主任。

2004年至2006年,明金维被派驻埃及担任驻外记者。从2009年开始,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报道的随团记者,明金维先后去过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日本、韩国等四五十个国家。2014年他离开新华社,先后在华为、北汽福田、腾讯等企业工作,担任公关及企业文化专家。从2021年开始,他专职从事自媒体“明叔杂谈”写作。

一路走来,在明金维的内心深处始终镌刻着四个字——勇者无惧。

“因为我小时候穷过了,待成年后,再也不觉得物质上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明金维说,以什么姿态过好每一天,决定着人生最终的归宿。人只要认真去做每一件事,坚持不懈努力,坚持做对的事情,结果自然就不会差。

谈感恩

特别关注年轻人成长

送人玫瑰,留有余香。二十多年来,明金维积极投身公益,尤其在担任新华社记者和企业管理者后,特别关注年轻人的成长。

2017年他专程请了一天假,从当时的工作地点深圳回到高中母校湖北竹溪一中,跟学弟学妹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人生体会,激励大家走出山区,用知识改变命运。在他看来,大山深处的孩子更需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扩展想象力的边界;他们也需要更多激励和关爱,在繁重的高中学习中坚定对人生梦想的追求。此外,明金维还把在北京的年轻老乡组织起来,开展读书分享等活动,帮他们确立人生和职业目标,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

新时代年轻人该如何追梦?明金维给出了三句建言:一是拓展自己的想象力边界,对于自己一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永远不要过早地下结论;二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在每个阶段都要努力、精进;三是心怀感恩,像海绵一样学习,像阳光一样分享。

--> 2023-03-24 对话25年前受资助大学生明金维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17284.html 1 大山的孩子需要更多激励关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