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6日

小巷烟火

□罗星航

花开时节,小巷氤氲。

清早,大街上静静地,小巷里却很热闹,行色匆匆的人,都赶往一个地方,那就是到餐馆吃早点。荆州市沙市区(以下称沙市)的早点丰富,单以早堂面为例,分小连、中连、大连(码子),可加鸡蛋、香干子、海带,可再分鸡肉、猪肉、牛肉,还可分清淡、微辣、中辣、麻辣、全辣,这都有多少种了,可吃多少天了。再说米粉,也可分猪肉、牛肉、牛杂、肥肠、猪蹄等等,还有,杂酱面、刀削面、热干面、酸辣面、重庆小面、兰州拉面、上海阳春面,油条、油饼、油香、豆腐圆子、元豆排骨泡糯米……数不过来了。

每日天麻麻亮,做早餐点的师傅便起床了,虽然许多店都用起了天然气,不需升炉灶,但绝大多数还是要升火的,清理店面、做好码子也是每天的必修课。

早餐吃舒服了,一天都舒服。

江汉平原的小麦、稻谷和猪牛肉,为市民的吃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天然原料,让人们的味蕾得到充分的吸收和伸展,水、空气、阳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使沙市的早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简陋的店铺,杂色的桌凳,并不影响早餐的食欲,多样的品种,色香味的融合,构成了早餐的风景。春夏秋冬,岁岁年年,人们习惯了这种生活,爱上了这种生活。

沙市人过早喜欢聚堆,而小巷顺应了这一特点,餐馆密布,品种多样。因城市小巧,开车大约半小时跑完东西区,中心地带公交车四通八达。人们过早只需说到黄家塘,一般是去吃牛肉米粉、牛羊杂面、热干面,到园林东路,大概是吃杂酱面、三鲜面、鲜鱼面,到红星路,可能是吃酸辣面、手工米粉,因此大家都心领神会。

过早有讲究,吃面更是如此。这天,我和两位朋友来到江汉南路的一家面馆,这馆开得有些年头了,每天排好长的队。虽已二月,春寒料峭,冷空气和面馆的热气交织在一起,食客们只等拿到面条后,饱食一顿,既解饿,又暖身。从眼神里可以看出一份饥渴、一丝焦急,还有一种难熬的等待。

轮到我们了,三碗大连面。师傅接过牌子,另一位师傅手抓一小把碱水面,放进一个锥形的篾漏斗里,再沉在开水锅里掂了三下,然后盛入碗中。之前接牌子的师傅舀上翻滚的面汤,我看见了肉块、鸡子浮在水面,好像还有大骨头。师傅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拈起五片猪肉,一小撮鸡丝,一小撮油炸过的鳝鱼骨头,再递给我。我也用汤匙挑起一小撮香葱撒在面上,便往里走。里面基本上没空位,等了大约一分钟,一对夫妻模样的起身走了,我们终于坐下来,专心吃面了。吃早堂面必须趁热,还要喝那鲜汤,这才叫真正的江汉平原风味。吃面过程也是交流沟通的过程,市井百态在这里充分显现。

正吃着,一对爷孙进店,孙子用普通话说要吃早堂面,等了一会,面端来了,孙子正要吃,爷爷也憋着普通话说,慢点,很烫的,等一会。过了半分钟,孙子拿起筷子又要吃,爷爷慌了,急忙说“小心糊人”(糊在这里是烫的意思),这句沙市普通话立刻引来一片笑声。爷爷望了望周围,不好意思地说,你叫我掉底子了,年轻时就没怎么读书,现在还要陪你说普通话,真难为我了。大家善意地又笑了起来。

吃早堂面要花时间,吃酸辣面也不含糊。便河沙石对面有一家酸辣面馆,许多年来一直开着,生意很好。一条窄巷子,后面搭着简易的棚,锅对面挂着八卷餐巾纸,人们随手便可扯掉。每锅只下八九碗,排队的人在快到时开始付钱,老板会问辣、微辣或不辣,特别是细肉码子很有味道。先给喜欢面条硬一点的,然后加六瓢冷水,再分给后面的人。前面的已经在吃了,后面的还在排队。吃的吃,看的看,心里像钻子钻,说的大概就是此时。许多人明明有座位却不坐,宁愿在门口站着或蹲着吃,你看我一眼,“嗖嗖”一口,我看你一眼,“嗖嗖”一口。辣,辣,那面吃的,昏天黑地,面红耳赤,汗流满面,真是爽爽爽。

浓浓的烟火气,侵染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南来北往的游客,在外打拼的本地人,到沙市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餐馆吃面,早堂面也好,酸辣面也罢,米粉也行,反正,一定要去早餐馆感受街巷的精致和风韵,体会小城的浪漫与滋味,更是为安宁生活的日常喝彩叫好。

--> 2023-03-16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16114.html 1 小巷烟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