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李茜 谢宁 余嫚雪 杨思
近日,《求助:乐府遇到了困难,我们决定向死而生》的微信文章刷爆朋友圈,新兴的出版品牌乐府文化创始人涂涂(网名)在文章中表示,乐府文化因一次“商业乌龙”而陷入绝境。涂涂决定将2023年计划出版的新书拿出来众筹,依靠读者的信任渡过难关。身处风口浪尖的涂涂,成为了媒体争相要采访的对象,当时他都一一婉拒了。
三八节前,乐府文化创始人涂涂(真名涂志刚),受邀出席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与另两位女性出版人一起探讨《从书写到出版——关于女性独立与表达》的话题。讲座之后,涂志刚接受了极目新闻记者的专访,回应热点和争议。
回应争议:“这次危机是个意外,把好书做好是可以养活出版团队的”
极目新闻记者:以前出版界出现过众筹出书的先例吗?
涂志刚:以前不叫众筹,出版行业里叫预售。单向街书店面临危机时,就曾做过充值卡的预售,网友帮助其渡过难关。
极目新闻记者:我看到大部分网友都是力挺你们的。出版人都是很有情怀的,怎么处理情怀和商业之间的关系?
涂志刚:把好书做好出版好,其实是可以养活出版团队的。乐府文化遇到的危机是一个意外,当时我们收到了一家大型出版集团比较确定的合作信息和意向,所以才结束了之前固定的合作伙伴,并扩大了经营规模,但合作谈判陷入停滞。如果需要反思的话,我觉得乐府文化是步子迈得大了一些,没有冲过去。
乐府文化的日常商业运转算不上大的成功,但也没有大的问题,是一个正常运转的公司,在经营层面没有根本性的问题。至于情怀和商业的问题,图书出版既是一个事业,也是一个生意,当然也要按照生意的逻辑来参与市场竞争,这一点我们是知道的。
回应争议:“我们卖的不是情怀,而是预售图书”
极目新闻记者:出版或者书店面临危机时,求助于读者,常常会在网上引发比较大的关注,但也有网友有不同看法,认为是用情怀绑架读者,你怎么回应?
涂志刚:我认为我们卖的不是情怀,而是预售图书。你认同这些书,你就买。不认同这些书,就不需要买。我们预售,用了比正常新书上架更低的折扣,4.5折提供给读者。预售书之外,我后来又提出将我们今年要出版的另一本新书《种子落在泥土里》,赠送给所有参加预售的读者,答谢读者。我们把预售出去的这些书做好,这是对支持我们的读者的最好回报。有质疑的声音也是正常的,对多元化的声音我们也兼听和理解。
极目新闻记者:预售之后,危机过去了吗?
涂志刚:具体数字我不能透露,但2023年上半年的出版运转是没有问题的。
谈出版:我希望我的读者群不是高知阶层,而是更广泛的普罗大众
极目新闻记者:你最开始是在《新京报》的书评周刊做编辑,后来怎么想到辞职去做图书出版?
涂志刚:当时就是想试一试。从《新京报》创刊时,我就开始做书评周刊的编辑,通过我十几年与出版行业的交流,我觉得有些书的题材是他们不感兴趣的,但我个人很喜欢。我希望做出卖给更多中国人读的书,而不仅仅是卖给读书人读的书。我希望我的读者群不是高知阶层,而是更广泛的普罗大众。
也有人说乐府文化在商业上曲高和寡,专门出一些卖不出去的书。有没有这样的书呢?也有,但那只是一小部分,出现这种情况,那一定是我们对选题的判断失误了。
极目新闻记者:我看到你选择出版的一些书的主题,很有媒体人的视角,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非常有故事性、带有强烈个人命运的书。你觉得从媒体人转型到出版人的优、劣势是什么?
涂志刚:在新京报做《书评周刊》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我们是做文化副刊的,甚至和同事有过争论,我认为做文化新闻,首先是做文化,但同事觉得首先是新闻。在报社的时候,我一直不觉得自己是媒体人。但开始做出版之后,我不自觉地多了一个媒体人的视角。在做一本书时,我会经常想,如果我还在媒体工作,这本书出来之后,我会不会作为选题来报道。如果是的话,那这本书就多了一个传播的抓手。这可能就是优势。
劣势也很明显,以前我没有真正地在出版行业工作过,作为媒体人时只接触到出版产品的一环,对全产业链是不了解的,出版系统知识是不够的,我现在做了7年仍在学习。在这方面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亏。我们的书总体都是卖得很不错的,但没有赚到钱,就是因为一直在这方面交学费。
谈出版:中国受教育的人群越变越大,出版市场越变越大
极目新闻记者:素人作者杨本芬的三部曲图书在网上很火,你怎么找到杨本芬这个作者的?
涂志刚:我之前出过的一本书的作者和杨本芬的女儿是朋友,她很多年前看过杨本芬的书稿,印象很深刻,但这个稿子一直没有得到出版,就问我要不要看一看。我看完之后,觉得内容很好,我们一定要出版这本书,当时预判这本书有可能会是个爆品。一开始印刷了5000本,但在市面上反响平平,后来我在“做书”的公众号上写了一篇文章《我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去大理做了一个中国出版最慢的公司》,提到2016年—2017年一共出版了两本书,提到了素人作者杨本芬写《秋园》这本书的故事。《人物》杂志的记者看到后,联系我们要采访杨本芬的故事,后来成稿的标题就叫《外婆在厨房写作》,产生很大的影响。紧接着,全国媒体跟进,报道被转发到学习强国平台。去年,我受邀参加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的录制,纪录片在b站播出后,书的销售又翻了一倍。到现在为止,《秋园》已经卖了20万册,这个热销的趋势还没有消失。后来,我们又出了杨本芬的第二本书《浮木》,第三本书《我本芬芳》,《我本芬芳》写的是杨本芬自己的人生经历,也卖到了10万册。
极目新闻记者:怎么看待图书市场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图书质量并不高?
涂志刚:近些年来,新的出版品牌不断涌现,出现了很多原创度高、质量好的新的出版品牌。中国受教育的人群越变越大,出版市场越变越大。很多人是递进式阅读,即一开始读了不太好的书,慢慢开始找更好的书来读。所以市场需求才越变越大。我觉得出版行业不是一个夕阳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没有被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