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白菲斐 程贺轶
每次做完手术,患者都会右手按住胸口,真诚地鞠躬道谢。提及一年多的援非工作感受,忙碌在阿尔及利亚提亚雷特省眼科专科医院的涂晶晶格外自豪:“能为外国友人解除病痛,我每天都成就感满满。”
3月5日,极目新闻记者通过微信,联系到了第27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提亚雷特分队的成员——来自湖北襄阳襄州区人民医院的眼科医生涂晶晶,听她讲述在异国他乡传递中阿友谊,见证中阿友好的感人故事。
“医三代”传承衣钵
难忘高原上的哈达
涂晶晶是位“医三代”,外婆是妇产科医生,妈妈干了一辈子护士。从小就陪着家人在医院长大的涂晶晶,在耳濡目染中认定,“白衣天使”是个神圣的职业。
涂晶晶出生于1982年,2004年,她从现在的湖北医药学院毕业后,进入襄阳襄州区人民医院工作。在临床实践中,她渐渐将眼科选定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很多白内障患者,手术后能看到光明,让我感觉当一名眼科医生,既神奇又有价值。”
历经十年的临床磨砺,涂晶晶的医疗技术飞速提升。2019年,得知襄阳市对口支援地——西藏山南琼结县眼科病人较多,很多白内障患者因此失去光明,而县里缺乏专业的眼科医生开展手术治疗时,涂晶晶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到了湖北省第七批短期援藏专业技术人才进藏支援队。
高原上紫外线强烈,当地的白内障、翼状胬肉患者较多,涂晶晶顾不上高原反应,快速投入到医疗救治中。在西藏山南市琼洁县卫生服务中心,涂晶晶为400多名藏民进行了诊治,虽然仅仅只有半年时间,但最让涂晶晶难忘的就是当地老百姓的纯朴和感恩:“做完手术后,他们给你敬献哈达,让你很有成就感。”
援藏又援非,八旬患者复诊带来一颗糖
2021年9月3日,在全世界新冠疫情高位之时,中国第27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逆行出征,涂晶晶作为提亚雷特分队的成员,启程参加为期两年的援非医疗工作。截至目前,已经过去了18个月。
涂晶晶援非所在的提亚雷特省眼科专科医院,是该省唯一的眼科公立专科医院,承担方圆200公里的眼疾患者诊疗任务,条件艰苦,医疗技术较为落后。因此,除了要坐门诊外,涂晶晶还承担了眼科医院的急诊、住院、手术等工作。
“坐门诊,一天要看70个病人,中午忙得都顾不上吃饭。”进入提亚雷特省眼科专科医院工作后,涂晶晶的医术快速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一位60多岁双眼近乎失明的白内障患者,2022年4月找涂晶晶做完右眼手术后,持续找她进行复诊。右眼康复后,这位患者又专程点名,等着手术排号,邀请涂晶晶为他治疗左眼。
“每次手术完,患者都会真诚地致谢,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看起来家庭并不富裕,但每次来复诊,都会给我带一颗糖果,并且要亲眼看我吃下去。”涂晶晶谈及在异国的工作,充满感动:“我们唯有为阿国人民做得更多,才能对得起这份尊重。”
援非18个月来,涂晶晶已接诊患者近万人次,独立完成白内障、青光眼、翼状胬肉、异物、肿物、各种外伤等眼科手术及治疗1000多台次。
和当地医护交朋友,韭菜鸡蛋吃出中非情
语言,是涂晶晶需要攻克的难关。阿尔及利亚的语言以阿拉伯语为主,但法语也在该国政商机构中广泛使用。虽然援非之前,工作队队员都接受过短暂的语言培训,但真正到了阿尔及利亚与当地百姓交流时,却有很多困难和障碍。医院护士便采取手绘图纸的方式,让涂晶晶在实践中,很快掌握了与患者交流的常用语。
离开祖国,奔赴他乡,最让中国人想念的,就是各式各样的中国美食。在当地,主食以土豆、洋葱、胡萝卜为主,而想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则需要自己种植或者开车好几个小时,到首都阿尔及尔去购买。对于中国人常见的葱姜蒜等调料,更是珍贵,一斤姜约合人民币150元。
在与当地医生、护士和患者的交往中,涂晶晶与大家的感情越来越深。每到周五,是当地人的礼拜日,涂晶晶就会主动承担24小时门急诊值班。医护人员为了表示感谢,也常常给她送来羊肉、汉堡等美食。涂晶晶也会把自己制作的韭菜鸡蛋包子和葱花鸡蛋饼带给大家品尝。“煎饼的味道挺不错!”不少当地医护人员对中国美食赞不绝口。
“参加援非,代表的是中国形象。”涂晶晶深有感触。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医院手术室有一位工作近30年的器械护士罕默德,与很多中国医生都有过同台合作的经历。“他的手机里,存有自2002年以来,和每批援非中国医生的合影,这是该名护士最骄傲的事情。”
涂晶晶说,闲暇之余,她也经常会给当地的医护和患者讲述中国的发展,展示中国的美景,讲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向非洲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出中国好声音,也是一个中国人在外的使命。”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