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4日

83岁老人剪报23年集成500多册

未来还想展出或捐出去 让更多人感受时代变迁

曹清明老人在剪报工作台前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常怡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通讯员 覃佐丹 叶玉回 叶东辉

大美中国、古画古诗、百岁老人、城市新貌……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锦池里83岁曹清明老人家的书柜里,整齐摆放着一本本剪报册。3月1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曹清明老人家中,一进门就被浓浓的书香气感染。老人说他退休后坚持读报剪报23年,制作了500多本剪报册,以后若有机会,还想让更多人感受时代变迁、了解社会发展。

退休后制作剪报集

23年完成500余册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在老人家中客厅和卧室的桌上、墙上、柜子里,整齐地摆放着他这些年来收集整理的剪报册,每本封面上都标明下了类别与时间。

“退休后时间多了,我也没有什么爱好,就爱看书看报。我发现不同的报纸会对同一话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报道,于是就将这些刊载的新闻剪下来,制作成不同主题的剪报集。”这位耄耋老人说,剪报不仅能丰富知识、充实生活,还能陶冶情操。

曹清明老人的剪报,涉及政治、党史、军事、科技、人文、地理等多个类别。“在部队时为了提高文化水平,我从事过黑板报、文化墙方面的工作。”曹清明老人说,从那时起,他就养成了搜集、剪贴、排版的习惯。2000年从新洲建设局退休后,他把更多时间放在了“剪报事业”上,每天乐此不疲地“一看、再剪、三分类”,将一页页剪报装订成册。

一沓报纸、一把剪刀、一瓶胶水……83岁的曹清明每天要花4小时在楼梯间改造成的“剪报工作台”上,细细翻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楚天都市报》《老年文摘》《求是》等十余种报刊杂志,并剪下领导人活动、重大政策方针、家乡建设发展等内容。

相互陪伴五十四载

夫妻俩都酷爱读报

曹清明老人和记者交流时,思维敏捷、反应迅速,他说多亏老伴吴喜珠的悉心照顾。“老伴比我小10岁,我们结婚54年,感情一直很好。家里也被收拾得井井有条。”曹清明回头看向老伴笑着说,“平时她做饭种类多,鱼肉蛋不断,还搭配五谷杂粮饭,我们两人要吃4个菜。”

曹清明老人拿出一份从报纸上剪下来的长寿秘诀,上面记录着将粘米、糯米、粳米、薏米等浸泡半小时后煮粥,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很多营养搭配都是我在报纸上学到的,然后分享给老伴。”曹清明老人说,他生活习惯很规律,每天早晨6时起床,散步一个小时,下午4时至晚饭前也会去散步。

邻居谈起这老两口,都说他们是“夫妻读报迷”。天气晴朗时,他俩会坐在家门口的院子里读报。碰到邻居上门,曹清明老人还会聊一聊时政新闻、民生趣事。

“以报为伴、以报解闷、以报增长知识。”曹清明老人笑称,“现在一天不看报纸,心里就感觉空落落的。有时报纸内容多,一天看不完,晚上我睡觉时还会惦记着呢。”遇到感兴趣的文章,夫妻俩会翻来覆去看好几遍。看到报纸上登有老家新洲的相关新闻,吴婆婆还会将报纸单独珍藏起来。

“老曹退休以后就这一个爱好,坚持了23年,家人朋友都很支持他,有的还会定期收集各类报纸送过来。”吴婆婆告诉记者,这些年不知道用了多少瓶胶水,剪坏了10多把剪刀,“但我会一直支持他,陪着他。”

留下知识的财富

希望供更多人学习

一本本的剪报册,不仅是一段段的历史缩影,更像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同样的文字,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会读出不同的味道。相同的知识,不同的时间去翻阅,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曹清明说,报纸就像活历史,记载的是当下、传承的是历史,是后人了解过去最生动、最直观的形式。

在聊天途中,新洲市民何先生登门拜访,表示想收购曹清明整理的毛泽东画像剪报册,老人却说这些剪报册均不出售,“它们对我来说就像家人,更是一种情怀。”

“只要我身体允许,就会把这项爱好坚持下去,为社会和下一代留下宝贵的知识财富。”曹清明说,未来若有机会,想将剪报册展出或无偿捐赠给图书馆、博物馆,让更多想要了解历史的后辈有迹可循。

--> 2023-03-04 未来还想展出或捐出去 让更多人感受时代变迁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14319.html 1 83岁老人剪报23年集成500多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