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特约通讯员 白菲斐 通讯员 尚进 李兴会
依傍一围砖石,静卧千年岁月;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积淀2800多年历史的襄阳,一砖一瓦刻下的,是世代子民的家国天下。
随着电影《满江红》热映,一段虚构的历史,再次拉近古今时空。湖北襄阳古城墙上的“岳”字砖,不经意间向我们款款走来。
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的襄阳城,曾经与岳飞抗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城墙上的30多块“岳”字砖,到底铭刻着怎样的密码?汉水孕育的人们,又和这城这墙有着怎样的约定?
《满江红》热映
带火襄阳古城砖
襄阳古城临汉门,当地人称“小北门”。这里是游客打卡襄阳的热门之地。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24岁的陈先生特地请假从外地赶到襄阳,陪女友过节。上午10时许,在临汉门前的城门洞里,两人小心地抚摸着网传爆火的“岳”字砖,期待爱情绵长。
“岳飞的故事我们从小听到大,刚好又看了电影《满江红》,既然来了襄阳,就一定要亲手摸一摸。”小伙子说。
当晚,临汉门游人川流不息,这块平日不起眼的砖成了香饽饽。其中,不少妈妈带着小孩子来此,感受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游客张先生说,他之前不知道襄阳古城墙上有“岳”字砖,网上看到网友评论后,他忍不住好奇前来打卡。
华灯璀璨,岁月的回响穿越到南宋。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南宋时期,襄阳为京西重地,一度被金兵占领。岳飞上奏高宗:“襄阳为恢复中原之根本,应当先取。”公元1134年,岳飞率军一举收复襄阳,之后在此招兵买马、修筑城墙,使金兵不敢窥视。
如今,800多年过去了,岳飞抗金的故事代代相传,古城墙上有关岳家军的历史印记犹存。今年春节,电影《满江红》上映,襄阳古城临汉门城门洞里的一块“岳”字砖,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众多游客纷纷前来拍照,砖上的“岳”字也被摸得锃光发亮。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这块“岳”字砖呈灰青色,露出的一面宽20.5厘米、高10.5厘米,由于它镶嵌在城墙内,无法确定长度。
“岳”字砖大概率
不是“岳飞砖”
“岳”字砖是不是岳飞当年留下的?答案和我们期待的有些不一样。
襄阳文化学者方莉表示:“仅看这块城砖的高度,基本就可判定它是明代的。”明代城砖的典型特点,是制式厚、大,一般高约10厘米;而宋代城砖的制式多为薄而平,高约6厘米。
方莉告诉记者,经过考察,这种带有“岳”字的砖,阔大沉厚,其制式、烧制技术等与明代城砖更为接近,而与宋代城砖迥异。因此,她推断这块网红“岳”字砖并非南宋岳家军监制。从临汉门城门洞到古治街的这段城墙里,目前已经发现30多块“岳”字砖,其中没有宋代城砖。
“明王朝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城墙的修筑,明代也是襄阳城墙发展的最高峰。”方莉说。
那么,城砖上为什么会有“岳”字?方莉解释,这是古代的一种质量管理机制的体现。朱元璋时期,全国各地广修城墙,为保证城砖的质量,杜绝贪腐和偷工减料等现象,他要求在城砖上刻上负责官员和各级制造者的名字,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以便日后对责任事故进行认定。
据方莉介绍,城砖上模印工匠姓氏的做法,始于春秋时代的“物勒工名”制度。《吕氏春秋·孟冬记》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意思是要求生产者在产品上打上自己的名字,以督促他们加强质量管理,并便于日后追责。由此可知,“岳”字砖可能跟明代某个岳姓造砖工匠有关,大概率不是岳飞。
襄阳城墙铭文砖多达100多种
据考证,襄阳有着2800年建城史,而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的襄阳古城,其城墙修筑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早期所筑城墙为土城,宋代始以青砖包裹,此后又经过多次修缮、加固。历代遗留下来的城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尤其是铭文砖,可以说是一部襄阳建城史。
方莉介绍,襄阳古城墙上的铭文砖,多达100多种。这些铭文,除了制砖工匠、监造官员、担保人的姓名,还有制作年代、地点等信息。如襄阳民间文化工作者施锦华早年拾得一块明代铭文砖,内容为:“襄阳府谷城县提调官县丞宋忠修、司吏许英、的当人何仁佐、作匠易应才、人户杜三保。洪武十六年月日。”
此外,襄阳古城墙上还发现了“谷城县”城砖、“枣阳县”城砖,表明当时襄阳作为府城,筑城时采纳了各属县上供的城砖。而清代襄阳城砖多见“道光六年城工”“咸丰二年城工”“光绪二年城工”等,往往制式大小、陶色不一,字体也不规范,内容简单草率,表明清代对筑城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修筑襄阳古城墙,最早的目的是用于军事防御。随着时间推移,紧邻汉江段的古城墙,又可作为保护城内百姓的防洪之用。现如今,它是襄阳人凭吊历史、彰显文化自信的一种载体。”襄阳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黄健告诉记者。
拨付亿元实施古城保护与修复
近年来,襄阳高度重视古城的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了《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襄阳古城保护条例》、制定了《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3)》、编制了《襄阳城墙文物保护总体规划(修编)》等多部古城保护地方性政策法规,形成古城保护长效机制。
为推动古城保护,遵循“尊重历史、科学修复”理念,襄阳积极推进古城保护与修复。东、西护城河开启清淤工程,临汉门文化公园、长门遗址公园陆续建成,城墙修缮工程全面完成……如今的襄阳古城,已经达到“墙固、路通、水活、树绿、城美”的效果。
2001年6月,襄阳古城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对襄阳古城墙的保护都非常重视。黄健介绍,近5年来,各级部门拨付项目资金近1亿元,用于襄阳古城墙的修缮和日常维护,极大保护了城墙本体的安全,维护了历史风貌。
未来,襄阳古城将更具“文化味道”。“下一步,我们将把古城内的仲宣楼、襄王府、单家祠堂等打造成文化展示的公益‘展览馆’,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涵养文化底蕴,激发城市活力。”黄健说。
系列活动塑造襄阳古城新形象
“今年春节期间,襄阳古城吸引游客近20万人次,日均近3万人次。”负责襄阳古城运营的襄阳古韵襄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易谷婷介绍。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前来襄阳寻找“诗和远方”,感受这座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2022年1月,在襄阳市襄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推动下,襄阳古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以小微项目切入为抓手,新建了游客中心,启动了临汉门东西两侧树木亮化工程,研发了以襄阳古城地标性建筑临汉门等为背景的襄阳古城手绘地图、手绘地图跳棋、古城旅游宣纸折扇、古城旅游帆布包等7种文创产品,大大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
围绕“古城邑、新生活”的旅游休闲主题,襄城区每年策划文旅活动30多场,除常态化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外,还举办了“北街非遗市集”大型交流活动、汉服文化周活动、“我们的节日”民俗节庆活动等,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焕发新活力。
自2020年4月起,襄城区还积极策划推出“北街八点半”系列活动,通过主播探店、区长带货等方式,提升襄城夜购的体验感,打造襄城“夜经济”“夜文化”“夜空间”的消费新体验,让“夜之襄城”成为该区一道靓丽的名片,不断提升襄阳古城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襄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2022年8月,襄阳古城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借助举办新春庙会、直播大赛、烟花秀、购物节等活动,襄阳古城消费市场热力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