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墨 赵贝 陈倩 通讯员 高胜前 许洋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立法法修正草案将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拟将“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其中。
如何让“家门口的声音”听得到、用得上,使民主的“获得感”看得见、能体验?在湖北省荆门市,有一个活跃了近30年的人大代表小组——荆门市人大代表东宝区龙泉活动小组,他们始终怀揣民本之心,心系民生实事,在守护绿水青山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履职实践中,充分彰显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也因而成为湖北省首个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
2022年夏天以及2023年初,极目新闻记者数次走进龙泉小组,深入漳河水库,探访了他们数十年不懈努力,换来漳河水清岸绿的过程。今起,极目新闻推出特别报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龙泉密码”》。
如果倒回30年,重新做一次选择,还会参选人大代表吗?
对于这个提问,周健笑了笑说:“人生没有如果,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30年来,荆门老街上那个著名的“周裁缝”,变成了如今“爱管闲事”的周代表。为了守住漳河的一库清水,全情投入,敢说敢做,真说真做,他错过了发财的机会,也承受了方方面面的压力。
但他说,这30年,值!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荆门市人大代表周健和荆门市人大代表东宝区龙泉小组,把漳河的烙印深深地打在了自己的履职记忆中。
这30年,漳河水库被“炼”成一颗明珠,涤净它的是这群人的坚守。去年6月,依托龙泉代表小组打造的全省首个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成立。近日,易址荆门雨梁山下的新基地开放运行。
“守着漳河没水吃,这还能不治理吗?”
远处,山水相融,绿色逶迤;近处,湖面如镜,白水跳船。
57岁的高向民是漳河上的老班船司机,他载着龙泉小组成员巡查漳河水库时,曾经“拦汊拦网养鱼”的湖面,如今清波如练,畅行无阻。
30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水面被网箱和拦网分割成一块块,投料养鱼面积达3000多亩,网箱周边300米内蚊蝇乱舞。环库工业、矿业和餐饮业的排污,也对水库造成局部伤害。
游船行至漳河水库观音寺水域时,龙泉小组组长周健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里的烈士陵园安眠着为修建漳河水库而牺牲的159名革命烈士。
1958年至1966年,漳河水库建设历时8年,高峰期施工队伍达13.3万人。那时周健还小,他说:“当时全靠人拉、肩挑、手推,母亲是漳河的建设者,很长时间才回一趟家。”
数十万人的艰辛努力,换来了美丽的漳河水库。周健记得,老家门前有一条小河,一年四季流淌着从总干渠流来的漳河水,灌溉农田,哺育生命。
意识到这一库清水的价值,是1987年当选为荆门市人大代表之后。有一次代表们学习时,一部环保教育片打动了他。
片中的最后一句话,被他深深留在心里:“如果不保护好水资源,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可能是人类自己的眼泪。”彼时漳河正在下降的水质,牵起他儿时的美好记忆,这让周健暗下决心,“守着漳河没水吃,这还能不治理吗?”
从那时起,为了百万荆门人能喝上干净的母亲河的水,他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坚持。
“死磕”堤坝内和保护区内的农家乐
经过周健和龙泉小组30年锲而不舍地推动,漳河水库不仅关闭了污染企业,还搬迁了库区农家乐、网箱养鱼等,库区水质明显改善。
回首这30年,“难”是周健反复提及的一个词。极目新闻记者在漳河周边村镇采访时,还能听到一些声音:“漳河现在不能养鱼、不能搞餐饮、不能开旅馆,我们要怎么生活?”
2019年以前,漳河水库堤坝内原有3家农家乐,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有14家农家乐。“死磕”这些农家乐,是周健履职经历中的深刻记忆。
漳河镇迎接村的苏克满,2006年开办了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第一家农家乐——“克满农庄”,高峰期一年纯收入30万元。
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怎能容如此污染?接到群众投诉后,周健开始了多年跟踪调查,持续向政府部门反映农家乐污染状况。环保部门也先后为各家农庄安装了电动污水处理设施。
村支书黄志亮告诉极目新闻记者,2019年5月18日,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农家乐开始关闭,虽然村民有情绪,但保护水源地是“硬杠杠”,大家心里明白。
“副坝食堂”农家乐老板王红兵说,尽管先后投资了70余万元建污水处理设施,但最终还是在人大代表和环保部门的说服下关停了这个“荆门第一农庄”,如今他正在考虑未来的人生规划和事业发展。
当选人大代表前,周健白手起家,从荆门市第一服装厂下海创业,靠一把剪刀一把尺子,成为荆门定制西装的“头一块牌子”。当选人大代表以后,他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了代表履职上,错过了“发财”机会。
“没见过这样的人,不拿工资,干得比拿工资的还带劲。”妻子的抱怨,让周健对家庭心有歉意,养殖场、农家乐、工厂等产业经营者都找他扯过皮,但是,他从来都没想过放弃。
荆门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主任韩军说:“他就是怀着这么一种情怀,在为荆门城区人民守护这个水缸。”
代表们搭起人梯爬墙拍摄取证
从1992年到1997年,荆门市人大代表周健保护漳河的方式,以个人建议和议案为主;1997年龙泉小组成立,周健先后担任组员和组长,一个人的坚持,变成了一群人的共进。
龙泉小组成立25年来,先后100多位成员持续接力,咬定漳河保护的方方面面。
走进荆门雨梁山下的龙泉小组代表活动室,可看到一个陈列柜,展示的是龙泉小组成立以来,向群众征求过意见的建议和被采纳的意见情况。这些工作记录按时间装订成册,拿出来铺开,铺满了一张长十米宽2米的会议桌。从手写到打印,从调研记录、会议纪要,到议案建议、新闻报道、地理史料……翻开这些记录,仿佛在浏览一部漳河保护的历史大书。
1999年8月16日的一次小组调研记录,有关一家果酒厂。
在漳河水库堤内,原果酒厂的旧址现成了保护母亲河教育基地,这里见证了龙泉小组代表们不懈的坚持。
“当年,果酒厂位于漳河堤坝内,酿酒后的废水直排漳河,严重污染水质,就连河堤坝外顺风5公里内都能够闻到刺鼻气味。河汊周边300米内全是黑水。”作为漳河边长大的本地人,周健对这里非常熟悉。
代表们刚开始来这里时,厂里的负责人很热情,有问必答,甚至当代表们指出本该停产的设备还在向漳河直排污水时,他也满口答应:“就剩最后一点了,马上就不做了。”
但是果酒厂一直都没停止生产,只是为了应付代表们打起了游击,“我们早上去,他们下午生产,我们下午去,他们晚上生产,我们晚上去,他们凌晨开工。”周健说。
代表们不为所动,再晚也坚持去现场,几次抓了现行。工厂的负责人开始不那么配合,躲着不见。后来有一次,代表们刚一进门,迎面就冲出两条狼狗。一位女代表吓得连连后退,周健和几位男代表赶紧把她护在身后。
见狼狗都吓不走代表们,工厂负责人索性将大门紧锁。于是,半夜两三点,代表们搭起人梯,扶在矮墙上拍摄取证。经过三年的反复建议和督办,这个果酒厂终于被拆除。
这只是代表们25年解决的众多问题中的一个。2006年到2021年,他们促成全部农家乐搬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2016年,困扰漳河水库多年的网箱、拦网、筑坝养鱼等被全部拆除,让6000多亩湖面恢复原貌。
此外,漳河边原有的煤场、木材厂等被全部关闭,这也使得漳河水库多年来能一直保持综合水质一类标准,成为荆门人的清洁饮用水。
为了保护漳河,代表们不只“下河”,还得“上山”。
山水相依,绿水不能少了青山。在荆门市八届人大期间,龙泉小组18次上罗汉山,督促打击盗采,恢复矿区植被,推动矿山塘口平面植树19万株,种草面积近14万平方米,复绿面积1800亩,采石场塘口平面复绿达100%,立面复绿达40%,封山自然恢复性复绿25%。
当时,龙泉小组代表们向国土、林业部门说过4句话:跟踪监督不放松、明察暗访时常有、时间定为这一届、目标矿区要变绿。最终,罗汉山提前半年实现了复绿目标。
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跑一线
要保护漳河,让建议和议案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就要到一线去调查、去了解、去倾听。龙泉小组代表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跑”。
漳河水库区域广,涉及宜昌、襄阳、荆门三个地市。在荆门辖区内,河汊众多。小组成员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岸边看到对岸有网箱养鱼的情况,想过去看现场却困难重重。“就看着那个方向开过去,结果到了跟前,没有路了,只能一点点倒出去,有时候找了一天都找不到路,天黑了没办法继续找,只有记住大概位置,第二天再来找。”周健说。
平时调研,代表们都是开私家车前往。30年下来,仅周健就跑坏了两辆车,至于说跑坏了多少双鞋,那更是记不清楚。
“虽然60多岁了,每次出去调研视察总是冲在最前面。他生活简朴,吃穿不讲究,但小组活动的不少开支都是他自掏腰包。有次为了检测漳河排污口水质,他一次就花了6000多元。”荆门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主任韩军说,最让他感动的,还是周健代表那种执着的精神。监督过程中,难免会触犯到一些人的利益,有时候甚至受到生命威胁,周健也畏惧过,但始终坚持着。
漳河水库横跨三地,保护难度大,至今还没有一部跨地市的全流域性保护法规,当地部分干部和群众对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认识不清,甚至觉得可以先发展再保护,这也让前行着的周健和小组代表一度感到了无力和茫然。
“我也向小组代表们提过,要不要反思一下,我们的方向是不是错了,是不是提提建议就行了?”但最终,坚持到底的决心来自于小组代表们自己。
龙泉小组数次讨论,坚定了信念。“国家的政策越来越严,法律的限制越来越多,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大势所趋,我们的所作所为,和中央政策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既然我们认定是对的,那就要坚持!”
这样的“龙泉精神”,也在一届又一届组员身上传承。
上届组员王家玉因年龄问题不再担任人大代表,但2022年的几次调研,他仍然义务参与,没有缺席,“我毕竟熟悉情况,只要还能跑得动,没问题。”
孙治斌是2021年新当选的人大代表。他说:“去查水库内的违建,一次两次没找到人,我们可能会觉得那就算了,但是周健带大家去了第三次、第四次,直到把情况都搞清楚。我们看污染,肉眼可见就觉得可以了,他会专门请第三方水质鉴定机构,出具专业的调查报告。”
孙治斌还是荆门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他说,今后会发动更多公众参与,让更多人来保护母亲河。
如今的漳河保护,已更加科学化、法制化,这是龙泉小组心怀民意、多方奔走呼吁的成果。
从荆门人大第五届到第九届履职的25年时间里,龙泉代表小组从用情守护漳河,到科学守护漳河,到推动漳河保护法制化,共提出保护漳河的建议37件,其中3件被列入代表大会主席团议案,12件被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列为重点督办建议。
一份份从群众中来、从漳河中来的建言,在代表们的坚持下,一一变为现实。
2005年,荆门市政府出台《漳河水库水源保护规定》。2021年,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法规性文件《关于加强漳河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定》,为保护母亲河又加一把安全保险锁。
据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5年来,荆门市政府为保护漳河治理污染共投入资金20多亿元、关停拆除治理污染隐患点上百处,违章建筑3万多平方米。
初春的阳光洒下来,漳河水库就像西子的眼眸一样,闪烁着风采动人的柔光。船行在水面,周健向极目新闻细数漳河的美。
“水质好不好,桃花水母是见证。漳河水库及流域溪流已连续19年观测到桃花水母,它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周健说。
先后200多次暗访、调研,周健和龙泉小组用30年坚守,换来了一库清水,国家地表水Ⅰ类水质标准从2016年保持至今,最深水下可见度达7米。
这一库清水,映照着初心,更指引着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