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蔚
近日,来自浙江绍兴的杨女士致电极目新闻投诉称,保险代理人诱导她退保,转投另一保险公司的寿险产品,承保后不久便将杨女士拉黑了,还剩17000元退保的保费未兑现。按新保单合同显示,该保险的中介机构为梧桐树保险经纪公司。极目新闻记者联系该公司了解情况,客服人员表示需要杨女士提供相关资料协助调查。业内人士提醒保险消费者,理性投保,谨慎退保。
代理人诱导客户退保后再投保
2021年12月,杨女士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小陈自称是招商信诺的保险代理人,并询问她是否购买了一份招商信诺筑福金生年金保险。杨女士回忆称,2020年,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的电销人员为她推荐了这款产品,缴费十年,月缴1300元,杨女士当时确实购买过一份。
而小陈这次联系,却主动向杨女士建议,退掉招商信诺的保单,为她推荐一款“更高收益”的产品弘康人寿弘利多多终身寿险。当时杨女士已缴23000元,如果退保只能拿回几千元钱。小陈向杨女士承诺,会将缴纳的保费全额退给她。
“当时太轻信他了,他跟我讲弘康人寿的那个保险返还更多,我也没有多想,就答应了退保。”杨女士告诉记者,退保之后,小陈先退了6600元,承诺剩下的17000元之后再退还给她。
没想到,过了几个月,杨女士就被小陈拉黑了。这下杨女士才反应过来,自己可能被骗了。她赶紧联系了弘康人寿保险的客服,经多次沟通,弘康保险公司已将首期15000元的保费全额退还给杨女士。但弘康人寿表示,该代理人并不是公司的员工。
杨女士翻看自己的保单,发现该保单的代理机构为梧桐树保险经纪有限公司,销售人员为网销服务。不过,梧桐树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却称该产品是他们合作的保通保险公司代销的,与梧桐树无关。杨女士对此不能理解,“首先,为什么我的信息会被保险代理人知道?他明确知道我买的是哪一款产品。其次,如果是其他平台代销的,为什么合同上的代理机构写的是梧桐树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我多次沟通,两个平台都是互相踢皮球,都不肯承认这个代理人是自己公司的。”
平台称需要提供相关材料查证
根据官网信息,梧桐树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是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综合性保险经纪机构。经营范围包含:为投保人拟订投保方案,选择保险人、办理投保手续;协助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进行索赔;再保险经纪业务;为委托人提供防灾、防损或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咨询服务等。
记者登陆梧桐树官网查询发现,目前弘康人寿弘利多多终身寿险这款产品已下架,2月16日,记者联系上梧桐树保险经纪公司官方客服了解情况,客服人员表示要与杨女士进行沟通核实。2月17日,杨女士向记者反馈,梧桐树平台需要她提供保险代理人的工号、电话、家庭住址之类的基本信息,同时需要出具招商信诺以及弘康人寿退保的相关材料,他们会由专业的部门进行查证。对此,杨女士表示很无奈:“中途换了新手机,聊天记录没有保存,后来就被代理人拉黑了。平台都查不到代理人的信息,我这个消费者怎么可能有他的完整信息呢?”
记者多次致电代理人小陈,其电话均无人接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互联网保险经纪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一些保险代理人反复跳槽,恶意让客户退保重新购买新保单来提升业绩,类似情况确实时有发生。“有保险代理人自己在平台上注册,自己购买产品后拿首年佣金和奖励,第二年再投诉退保,相当于拿两道钱。不仅是消费者,保险公司也蒙受损失。”该人士表示,平台对此也很头疼,不过这种违反行业规定的代理人一经发现,就会被上报监管进黑名单,未来无法执业。
资深保险经纪人孙雅杰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这位代理人很可能之前就是招商信诺的代理人,后来跳槽至梧桐树公司,所以他清楚地知道杨女士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投保时间、投保产品、缴费期限等信息。但杨女士没有留存代理人承诺“全额退保”的相关证据,就很难向梧桐树平台举证。
理性投保谨防“全额退保”陷阱
保险从业人员频繁跳槽,随之也引发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保险客户信息资料泄露被不法人员利用,以及原保险从业人员从事其他金融产品销售后,进而打起保险老客户的主意,诱骗保险客户退保理财。这样一来,保险消费者在失去人身风险保障的同时,还面临着理财亏损的风险。为此,监管部门不断扎紧制度笼子,下发《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等管理办法,让保险行业更为合规。为防止“退保”乱象的发生,各地保监局都曾下发相关风险提示,以此来提醒消费者理性对待“退保”。
孙雅杰提醒保险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时,应仔细阅读所购产品的合同条款,并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全面了解产品性质、是否经过监管机关备案或核准、发行机构情况、募集资金投资领域等。不要受所谓的“高额回报”蒙蔽,不与所谓的“代理人”签订任何私下协议,不轻易将所持保单、个人身份证件等出示或委托他人,以免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退保”或“被理财”。
保险消费者如果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有保险相关服务需求,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客服热线或服务渠道查验真实情况和相关人员资质,千万不要轻信“保单升级”“全额退保”“代理退保”等骗局,避免个人信息泄露以及不当退保导致经济损失。
此外,还要注意留存销售人员介绍产品时的有关资料,尽量保留代理人有销售误导的证据,比如微信截图及电话录音等,以便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提供证据,主张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