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兆军
小时候,每年正月初一初二,母亲是不动扫帚的,任庭院、居室堆满爆竹屑、瓜子壳、糖果纸,她说这两天扫地,会扫走财气。到了大年初三,她才会将堆积的垃圾彻底送出院门,一路上还念念有词:“穷啊,哪儿远你就到哪儿去。”村人管这个习俗叫“送穷鬼”,并将这天称为“穷鬼日”。
穷鬼,又称“穷子”,相传乃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非要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
正月送穷的风俗由来已久。唐代姚合有《晦日送穷》诗:“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清人俞曲园《茶香室三钞·送穷鬼》录前朝人的词有:“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
送穷的日期,有几种说法。有以正月初三为送穷日,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远平志》:正月三日,人多扫积尘于箕,并加敝帚,委诸歧路以送穷”;有以正月初五为送穷日,民间谓之“破五”、送“五穷”;《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是在“人日”(正月初七)前一天,即正月初六。还有,正月晦日、正月廿九送穷等等之说。
送穷的方式也颇多。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引帆上墙。”有的地方是用纸制作妇人,身背纸袋,装屋内秽土,送出门外。而简单点的,也是最常见的,是放串鞭炮将垃圾送出门外便完事。
我有一位远房表叔,平素最看重“送穷”。以前每到“送穷日”,他不仅要大张旗鼓地“送穷”,还一早起来挑满一缸水,说是“填穷坑”。如此这般,可表叔贫穷的状态仍未改变,在很长一段时间依然住着土坯房。
有几年没回老家了,不久前回去遇见表叔。他红光满面,乐呵呵拉着我去参观他新盖的楼房。原来,前些年镇里实行精准扶贫政策,扶贫干部帮表叔搞起了蜜蜂养殖。目前他的蜜蜂养殖规模近70箱,年产值8万余元。看来,送穷送穷,以某个日子或某种仪式以期获得某种“神助”,都不如党的政策好,不如自己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干。过上富足的好日子,最终还是要靠每个人的智慧和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