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特约通讯员 白菲斐 通讯员 周晏安 李红 郭峻成
新年伊始,刚刚结束深潜任务的郭金海赶回家乡襄阳过年,同时为74岁的母亲过生日。作为海军某潜艇基地的一名电工技师,29年来,他潜行深海磨利剑,用生命守护水下先锋艇的“神经网络”,践行着为共和国铸造和平盾牌的神圣使命。
1月20日,极目新闻记者见到了这位深潜大海的“水下尖兵”,听他讲述他与“水下先锋艇”探洋底、闯险滩、斗恶浪的精彩故事。
上了先锋艇就要当先锋
郭金海所在的艇员队是中国组建的首支接艇队,1994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水下先锋艇”荣誉称号,创造了我国潜艇史上20多项“首次”和“第一”。
1975年出生于襄阳欧庙镇的郭金海,1993年参军入伍,经过层层挑选进入潜艇部队,随即被送入潜艇学院,学习专业知识。
面对声呐、雷达等高大上的专业,郭金海选择了电工。“那时候觉得电工专业很实用,没想到却是最难的。”郭金海说,核潜艇中的所有设备都需要电力保障,艇内的电气系统犹如人的神经网络,遍布艇内的每个角落,仅电机就有几十台,各种零部件有几万种,电缆长度加起来有上百公里,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经过8个月的学习,成绩优异的郭金海被分到“水下先锋艇”。“上了先锋艇,就要当先锋!”看着眼前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核潜艇,郭金海发誓要干出一番成绩。
自此,郭金海“铆”在了艇上。他白天跟老同志钻舱室、摸设备,晚上打着手电在储藏室里学原理、画图纸、背规程。遇到不懂的,就翻资料;碰到不会的,就向人请教。他一共写下了近五十万字的工作笔记。
3个月后,郭金海在同期兵中,首个做到了技术参数“一口清”、开关旋钮“一摸准”、操纵流程“一遍过”。就这样,仅用四年时间,郭金海就由一名新兵成长为电工班长,成了艇上的专业骨干。
今生最对不起的就是亲人
从军以来,因为要执行任务,他的婚期一推再推,就连孩子出生、母亲受伤等人生的关键时期,他都因工作而错过照顾家人的机会。
2002年元旦,郭金海和爱人艾璟登记结婚。为了满足妻子浪漫的想法,他们选择了旅行结婚,第一站是首都北京。正当两人手拉手在天坛拍照时,郭金海的电话响起:“紧急任务,速归”。挂掉电话,郭金海不动声色地陪新婚妻子逛着公园,内心却是翻江倒海。
“我们找个能喝咖啡看风景的地方好不好?”艾璟问。“好,火车上最合适。”郭金海硬着头皮说出了自己的“方案”,艾璟以为郭金海在开玩笑。
郭金海连声赔笑:“对不起,不是开玩笑,是单位来电话,让我抓紧时间赶回去。”郭金海不敢看妻子的眼睛,低着头不停地道歉。
一张车票到青岛自己赶回部队,一张车票让妻子回襄阳,发车时间只间隔15分钟。进了火车站,郭金海匆匆买来两杯咖啡,一杯递给妻子:“我们一起喝咖啡看风景!”捧着咖啡,艾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两人旅行结婚,结果就剩我一个人回去,亲戚朋友到家里串门,连新郎啥样都没见着。”如今,每当回想起那时的情景,艾璟依然耿耿于怀。
后来,妻子怀孕了,预产期前,刚刚远航归来的郭金海立即赶回老家。没想到,他刚到家,艇长的电话就追来了:“小郭,家里情况怎么样?媳妇还好吧?”从艇长的话语中,郭金海明白了:“艇长,是不是又有任务,我马上回去。”
艾璟抓住郭金海的手问:“能不走吗?”
郭金海强颜欢笑:“很快就回来,等我。”
走出家门,郭金海一路流着泪上了火车。当他赶回部队时,儿子出生的消息就通过电话打到了单位。他还没来得及品味当父亲的喜悦,就踏上了执行任务的征程。
2014年,郭金海的母亲大椎骨摔裂,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在接到医院病危通知书后,哥哥才不得不通知郭金海回家。回来后,郭金海在医院陪护了三天,接到任务后,又不得不离开。
每次远航都要写下遗书
潜航大洋并不浪漫。艇内环境高湿、高温、高噪、高辐射、高污染,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是奢望。因任务需要,郭金海曾连续几个月在深海潜航。“艇动三分险,生死一瞬间。”每次远航,郭金海都要写下遗书,以视死如归的状态,迎接每一次任务。
在某次执行战备巡逻任务时,潜艇突遇10级以上台风,横摇超过40多度,许多艇员都出现了严重的晕船。此时,潜艇的主滑油电机发生故障,面临着失去主动力的危险。又晕又吐的郭金海顾不得难受,立即冲到排故第一线,连续奋战5小时,最终将电机修复。
不久,一台冷风机又“罢工”,舱内温度上升到45℃,郭金海再次冲向故障舱,强忍着高温烘烤和眩晕等不适,着手拆解高温电机。经过6个小时的抢修,故障得以排除,郭金海却被烫得满手血泡,因脱水瘫倒在地。
某年秋天,郭金海随某新型核潜艇执行大深度潜航试验任务。50米、100米、200米……潜艇悄然朝着极限深度发起冲锋,耳边传来艇体受压发出的“嘎嘎”声。突然“砰”地一声巨响,一根管线发生渗漏,海水瞬间喷涌而出。郭金海条件反射地扑下身子,紧紧护住身下某重要电气设备操纵台,同时组织战位人员实施损害管制,第一时间堵住了漏点。
回忆此事,郭金海说:“在那么大的压力下,就是一颗螺丝钉崩出来,都跟子弹出膛一样,打到哪儿都得留个洞,我能不害怕吗?可我们干潜艇的,就得敢闯深海大洋,就得敢跟死神‘掰手腕’。”
主动办新兵夜校传帮带
在“水下先锋艇”上,郭金海梳理新型首艇专业笔记10多万字,绘制电路图200余张,制定方案预案30多个,排除重大故障与险情60余起,带出技术骨干80余名。他说,一人强不算强,只有团队技术都过硬,才能实现我们的“强军梦”!
自第一次执行任务,郭金海就养成了记笔记的好习惯,每次遇到问题,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他都一一记录,20多年下来,积攒下十多本工作心得。郭金海将其认真梳理,不仅修订了《某型潜艇电器设备使用与保养条令》现行本,还针对设备运行特点,制定完善了《热态运行期间电气设备检查检测方案》《电机检查测量方案》《大深度潜水检测方案》等方案预案20多项。
2016年,看到部队的新兵越来越多,郭金海又在心里琢磨起一个事:办夜校。他利于休息时间,主动开办“水兵夜校”,依据潜艇常见工作难题,制定的40多份专题教案,向年轻官兵传授经验。渐渐地,他的“水兵夜校”成了小有名气的“百家讲坛”,不少兄弟单位的战友都来“取经”。
“潜艇人都是命运共同体,而我们老兵的价值,就是传承。”工作即将满30年的郭金海,忙着把他的毕生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战友。“希望后人能踩在我们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奋斗,为实现‘强军梦’不懈努力。”
从军以来,郭金海先后50次参加战备远航、实兵实弹重大演习等战训任务,累计出海2000余天,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聘为“海军安全专家”,曾获“战区海军专业比武第一名”,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他还先后荣获“全军精武标兵”“海军十大杰出青年”“海军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2021年6月28日,郭金海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