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8日

腊月炸豆腐

□叶远征

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

老家的习俗是一年做两次豆腐。第一次是入冬,用以晒臭豆腐,第二次是腊月初十至小年以前做年豆腐。我家以前就有一个豆腐作坊,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做年豆腐非常讲究,一般挑选最好的黄豆,金黄饱满,没有一粒霉烂的豆子。还要用吃水塘的清水来浸豆子,不能用地下井水。一个家庭一般浸24斤黄豆,也俗称“一个作”,在冬天要浸上一天一夜,等黄豆吸水膨胀后像个金元宝,才送到我家的加工坊里来。

做好的年豆腐要用立春前的清水来浸漂,而捞出一部分滤干水分,用来炸“丸子”和炸豆腐,谁家豆腐炸得像灯笼,就预示着来年这个家庭吉祥美满、平安发财。

豆腐炸泡没有?除了跟原材料有关系外,还跟整个操作过程和技术有关。爷爷是个老把式,做豆腐的核心技术是“点浆”,就是豆浆烧开后倒进大瓦缸中,把石膏水与豆浆配比用长勺进行搅拌,豆浆不断地在缸中翻滚,直到出现豆腐脑的雏形为止。

做豆腐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辛苦活。“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做豆腐。”整个流程下来,往往需要三四个劳力相互协作完成。

同村的人家送来浸好的黄豆,家里的劳力都要出动。男人第一件事就是去挑几担清澈的水来,然后就是磨豆子。我家里是一副石磨,爷爷总是在做年豆腐的前几天就拿着锤子和钢锥錾好磨口。推磨是个力气活,往往是夫妻两个人同时上阵,我家里出一个技术工帮忙添豆子到磨眼里,要瞅在磨轴刚转走的时候把勺里的黄豆和清水一起送到磨眼中,而不能让磨轴碰到勺子。磨好的黄豆浆倒进“荡薄”中过滤,滤出豆渣和生豆浆。再将生豆浆倒进一口牛锅中烧开。而这时,主家的孩子带着装红糖的瓷缸和碗,冒着寒冷的北风和漫天的雪花赶过来了,小脸冻得通红,就为了喝碗热豆浆或者豆腐脑。而大人们提桶端盆赶来排队接“酵浆水”(豆腐脑过滤的水分),用来洗衣服、洗澡、浸笋子等。

揭开缸的豆腐脑香气四溢,爷爷在烟雾朦胧中用勺将豆腐脑舀到瓷缸子里,让孩子们喝个饱。然后主家挑起豆渣,牵着孩子回家。

爷爷将豆腐脑从缸里舀起,倒进榨上的大模箱中,模箱中隔了一方纱布,用来过滤豆腐脑里的水分。将纱布收拢,盖上成套的木板,再将二三十斤的方形石和条形石抱起压在木板上面。

等“酵浆水”挤压干净,豆腐也就成型了。再将一大箱豆腐用特制的圆头长条刀横竖各划三刀,划成16个小方块,一块一块捡进竹篮或水桶里,主家给了加工费,挑起豆腐,说了客套话,母亲也回了吉祥话,这就完成了一个作的豆腐了。一套程序走下来,往往需要两三个小时。家家等着豆腐过年,爷爷从早到晚要做十余户的豆腐,虽然辛苦,但是听到主家说:“豆腐做得好,炸的豆泡像灯笼。”就高兴得像个孩子,

炸豆腐算是年味十足了,金黄的炸豆腐象征着财富、吉祥和喜庆,更是寄托了一家人对来年的美好愿望。

--> 2023-01-18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08760.html 1 腊月炸豆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