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2日

男子从高空坠落 全身骨折22处

“硬核”救治团队助小伙挺过生死劫

小李与医护团队合影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宁亚飞

两个多月前,男子从建筑工地9米的高空意外坠楼,全身骨折竟高达22处,同时心脏、双肺等器官遭受重创。命悬一线之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I科联合6大学科组建“硬核”救治团队,使用体外膜肺(ECMO)上机14天,同时历经心脏、胸科、骨科等各类手术近10次,帮助小伙奇迹般挺过“生死劫”。

22处骨折,小伙摔成“瓷娃娃”

去年11月初,湖北大冶某建筑工地上发生惊险一幕,30岁的工人小李(化名)不慎从9米高台坠楼,落地后意识全无、昏迷不醒。紧急送往当地医院,经检查,左侧气液胸、左侧多发肺挫伤、右肺上叶尖段肺大疱,左侧多根肋骨、胸骨体、右侧肩胛骨等多处粉碎性骨折,全身骨折部位居然多达22处。

骨盆骨折以及脾挫裂伤的大出血,足以“击垮”生命,更有从头到脚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合并创伤性湿肺,当地医院立即下发病危通知书,小李病情极其危急,生还希望十分渺茫。

经过急救处理后,家属要求转至武汉搏一把。

使用“救命神器”,小伙仍命悬一线

凌晨,转运的救护车抵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考虑到伤势极其严重,重症医学I科主任詹丽英教授联合心外科、骨外科、胸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肝胆外科组建MDT专家团队紧急会诊,分析病情,竭尽全力制定诊疗方案,一边抢救一边火速准备最高级别的生命支持治疗——体外膜肺(ECMO)。

在医护团队的全力救治下,小李生命体征较前好转,呼吸频率减慢,心率逐渐下降,且氧合逐渐好转,医护团队暂时松了一口气。

但危机四伏,病情几度反复。考虑腱索断裂,高坠伤后患者的心肌受到双重打击。在医护人员齐心协力转运下,小李带着体外膜肺(ECMO)、呼吸机、监护仪等救治设备赶至放射科进行全面复查。此次结果显示胸廓多处骨折、双肺膨胀不全,皮下大面积气肿,胸腔、腹腔、盆腔积液,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医生在ECMO下进行心脏及骨科手术

如何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性、如何实施镇痛镇静治疗、如何进行容量管理、如何维护重要脏器功能,都是摆在救治团队面前的一道道难题。

经过近10天的救治,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随后。心外科及骨科专家团队,为带着ECMO的小李进行了开胸二尖瓣机械瓣瓣膜置换术,联合肋骨骨折固定以及胸骨骨折固定术。

术后,为减少镇痛镇静药物剂量,重症救治团队果断进行床边气管切开术。1天后在停用镇痛镇静药物情况下,小李呼吸循环稳定,且不需要升压药物维持,并奇迹般在沉睡中苏醒。重症救治团队果断决策,将上机长达14天的ECMO顺利下机,这也意味着医护从“死神”手里把小李抢了回来。得知这一好消息后,苦苦等待了十多天的家人喜极而泣。

小李身体逐步恢复、病情趋于稳定后,医疗团队再次调整治疗方案,加强肺康复治疗、减少液体入量,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及心理辅导。半个月后,患者全身情况明显好转,双肺感染好转,顺利脱离呼吸机。

两个月时间,多科室协作,小李经历了开胸二尖瓣机械瓣瓣膜置换术、联合肋骨骨折固定以及胸骨骨折固定术等近10次手术,最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硬核”专家团队的努力下,小李重获新生。

--> 2023-01-12 男子从高空坠落 全身骨折22处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07836.html 1 “硬核”救治团队助小伙挺过生死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