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1日

“医养融合”养老院呼之欲出

——记武汉市政集团硚口区第二福利院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EPC)

项目建设效果图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黎先才 通讯员 于永龙 刘小冬

人勤春来早,建设不停歇。

1月10日,武汉市硚口区长安路,由武汉城市发展集团下属武汉市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汉市政”)承建的硚口区第二福利院建设项目迎来喜讯:项目主体全面封顶。喜讯连连,该项目近日荣获2022年江城十大魅力工地称号。

成绩取得的背后,是武汉市政项目团队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加快施工进度,高标准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工作。

建设中,他们克服场地狭小问题,主体分段流水施工;采用可循环利用的预应力钢支撑体系,大大节省工期成本;严格落实文明施工举措,3次获评武汉市“流动红旗”工地......该项目是“健康硚口”和“幸福硚口”的重点支撑项目,旨在打造一个惠及民生的医养机构综合体。

攻坚克难

项目主体迎来全面封顶

硚口区第二福利院建设项目,由1栋老年活动中心和1栋老年养护院组成。其中老年活动中心地上5层,老年养护中心地上13层;地下室面积约7000平方米,基坑开挖深度达10米。

该项目自2021年11月开工,有效施工面积有限,现场没有土方堆场和钢筋半成品等堆放场地,对基坑开挖、土方外运等施工造成影响。

在基坑开挖期间,项目部增设钢栈桥出土平台,调整洗车槽方向,将车辆迂回入基坑底部,加快出土效率,4万余方土方在短短30天内全部转运完成,为底板施工创造难得条件。最终,项目在最快时间内完成整个基坑底板的作业。

主体结构施工期间,由于场地狭小,现场分段流水施工,两个主体楼栋的施工断面错开施工。

项目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老年活动中心于2022年9月22日实现主体封顶。进入第四季度,项目精心组织、持续加大各方资源投入等,老年养护院最终于2023年1月10日封顶。

当前,项目进入装饰装修阶段,计划2023年7月底全面完工。

武汉首例

应用预应力钢支撑体系

传统混凝土支护结构面临着养护时间长、工程造价高,且拆除后不可重复利用的劣势。为确保节点工期,项目团队从设计着手,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支撑变更为预应力钢支撑结构,实现了支撑结构的可装配式、可循环利用。据悉,这在武汉市在建项目中还是首次应用。

“该支撑体系改变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的变形控制机制。”武汉市政机施公司项目负责人谢征兵介绍,基坑跨中均设置鱼腹梁结构,鱼腹梁结构类似于弓箭的弓,通过张拉弓将中间的荷载传递至两侧,充分发挥支护桩的受力性能。

“当基坑变形较大时,可通过张拉鱼腹梁中的备用钢绞线进行补强,并可通过安装智能监测元件对支撑各个部件进行实时监测,更加智能化。而混凝土支撑与冠梁属于刚性连接,不具备这个优势。”项目技术负责人郭亮说。

通过应用为项目带来明显效益:项目基坑支撑结构的重复利用率达90%、工程造价节省约30%、缩短工期15天。

此外,项目还以该支撑体系为基础,通过总结和提炼,申报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外置预应力钢支撑支护系统及施工方法》《一种钢支撑微拱型支护系统》,均已受理。

文明施工

和谐团队持续争创佳绩

施工中,项目常态化开展安全文明施工,通过创和谐团队、开展劳动竞赛促生产,屡创成效。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项目采用4米高的全封闭固定式围挡,喷淋、扬尘监测设备齐全,场地便道干净整洁,项目主楼统一采用金属钢板网防护,外观美观且安全……

该项目严格落实建筑工地“七个百分之百”要求,从2022年6月以来,项目3次获得武汉市文明施工“流动红旗”工地。

“场地有限,分区管理,责任到人。”谢征兵说,项目部总体划分了四大区域,如在项目西侧主通道上设置“七牌一图”和党建文化长廊;在北侧设置钢筋加工区和材料堆场;在不同施工阶段,对分区责任人考核管理。

记者在党建文化长廊看到,这里有项目全体党员倡廉的公开承诺角,及项目开展诸多党建文化的宣传展示,展现了项目党支部的战斗活力。

劳动竞赛,大干快上。2022年第三季度,在集团公司内部劳动竞赛中,该项目在施工类综合评比中排名第一。

技术攻关,引领项目建设。项目荣获湖北省QC成果交流会二类成果奖1项;申请2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4项已授权等。

据悉,该项目以绿色、智趣养老模式为主题,打造“医养融合”的智慧养老院,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养老和医疗场所,预计2023年内投入使用。

--> 2023-01-11 ——记武汉市政集团硚口区第二福利院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EPC)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07556.html 1 “医养融合”养老院呼之欲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