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马清妮 通讯员 陈鑫 姚紫兰 刘向东
铝模加爬架施工体系让百米结构施工高效节能,践行5天一层的速度;
有限场地内,环境监测设备配合智慧喷淋系统防尘降噪,废物利用制作的花篮装点工地;
电梯井圈梁优化、BIM技术应用、机电管线综合排布等71项精益建造优化措施,为打造精品工程保驾护航……
这是由中建三局建造的湖北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湖北样板——湖北省中医院中医药研究中心大楼项目。
建造过程中,中建三局建设者以央企担当,在文明施工、安全质量等方面高标准、严要求,倾力打造精品工程。
闹市区工地“静悄悄”
钢制围挡光亮整洁、材料分区摆放有序、场内绿植生长茂盛……近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光谷珞喻路的湖北省中医院中医药研究中心大楼项目,现场正在进行主体结构、砌体二次结构及粗装修施工。
该项目位于现有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南侧,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地上25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99.6米,定位为湖北省中医药研究基地和创新转化中心,主要功能为诊疗、研究及教学培训。
步入场内,施工区材料分区摆放,道路实现全硬化;办公区及生活区内,原生树木被归拢修剪为景观区;高约数十米的建筑四周,披挂蓝色爬架。整个工地鲜有噪音,不见裸土。
“项目在闹市区,距已投用院区及周边居民区的直线距离不足百米,尘噪控制是重中之重。”项目经理杨耀文说,为了不影响医患及周边居民的工作和休息,项目将施工时间控制在早6点至晚10点,并安排噪音大的作业避开中午休息时间;场内裸土及渣土外运严格覆盖密目网,场区各出口处设置全自动洗车槽,根据实时扬尘情况启用喷淋及雾炮车。
因单层面积较大,混凝土浇筑需要一天一夜连续浇筑,存在扰民风险。为此,项目团队优化施工组织,采用后浇带将楼层分为两个板块依次浇筑,减少单次浇筑时长,尽可能避免深夜浇筑混凝土,不打扰医患正常休息。
精益建造让建筑更人性化
该项目建成后,将承担起诊疗及科研办公职能,建筑细节标准极高。
基于此,该项目以《中建三局精益建造“百项优化”推广应用清单》为蓝本,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拟定71项予以实施,明确责任部门及完成时间。
渗漏问题是建筑工程中的难题,项目团队进行了针对性的策划——地下室结构板施工时,同步施工500mm高的导墙,通长设置止水钢板,并在施工缝外侧增加防水附加层;后浇带做超前止水形式、所有出墙套管设置止水环、屋面做法优化为倒置式、阴阳角均增加防水附加层等措施,将渗水隐患降至最低。
2022年6月,地上结构施工阶段,项目采用竖向墙柱结构一次性浇筑的方案,替代传统电梯井水平圈梁结构,简化工序,提高功效;2022年10月,机电安装施工阶段,项目利用BIM技术,将建筑、结构、机电等模型集成,开展管线碰撞检查、吊顶标高控制等,通过碰撞检查,形成综合报告,进行设计优化,出具综合管线排布图纸。
此外,项目还采用智能设备,打造智慧工地,如配备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环境监测及自动喷淋系统等,得到多方认可。
全过程严把质量安全关
建筑结构中,钢筋好比骨架,混凝土则相当于肌肉,质量必须过硬。在混凝土质量管理方面,项目有一套极严格的把关体系。
在源头上,项目试验员和质检员每月参与商混站原材自检,每季度对原材料进行外检,浇筑混凝土时安排人员察看原材储备质量;送达项目的混凝土则做好试块,留置标养室实时监控;浇筑完毕的混凝土柱,采用覆膜浇水养护,梁板采用洒水养护,定时定期专人监督;并建立7天同条件预警,到期混凝土实体验证等管理机制,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
安全管理上,日常巡检、定期周检月检、安全入场教育、常规警示性教育常抓不懈。针对深基坑、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大型设备安拆等严格落实旁站监督、技术复核、关键环节验收,确保危大工程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2022年度,该项目连续两个月获得了东湖高新区“十佳工地”称号,并在评比中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得推荐为2022年湖北省省级工程质量现场观摩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推动湖北中医药服务资源与中医科研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湖北中医药科研实力,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湖北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