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峻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宋枕涛
巡司河曾是武汉水运要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建起众多居民小区,河道渐渐变窄,河水不再清澈。2010年,巡司河综合整治工程启动。
“近年来,巡司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一、二期有条不紊地推进,巡司河活水公园、武泰闸污水处理厂及调蓄池等子项稳步实施。但综合整治三期工程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推进解决。”长期关注该片区发展的武汉市人大代表亢德芝建议,坚持生态优先、水城相融、统筹布局原则,高标准推进巡司河整治,将巡司河部分箱涵打开盖子,恢复自然河道,通过重构自然生态,将河道治理与城市生长有机结合。
目前,巡司河流域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工程包括在地下新建1座污水厂、2个调蓄池,地面新建2个城市综合公园,预计2024年完工。该工程主要解决城市排渍问题,包括河道拓宽、河床清淤、修建泵站和节制闸、桥梁、雨污水管道等,并提升沿岸区域的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改变武昌旧城区和晒湖地区雨污混流现状,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源头,全面提升水质,充分发挥巡司河的生态服务功能。
昨日,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巡司河河水清澈,两岸植被繁茂,房屋整齐。
作为巡司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巡司河活水公园于2022年6月试开园,绿化面积约12.6万平方米。
亢德芝表示,巡司河综合整治三期工程推进过程中,白沙洲片区整体控规尚未落实,导致新建巡司河(武泰闸-解放闸)景观明渠红线不明确,明渠宽度及断面形式无法确定。
亢德芝建议,将白沙洲片区新增为市级重点功能区。巡司河沿线城区积极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确定流域综合整治和城市更新改造等内容,协调市规划部门提速片区规划编制,明确产业发展空间,合理确定建设强度,促进编制成果尽快法定化,紧密结合白沙片区域规划、产业定位、城市功能需求,按照“水城融合、水岸同治”理念,探索生态导向开发模式。
在后期管理方面,建议发挥河湖长制优势,整合各部门资源,形成联动机制,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生态治理、产业导入、社会资本引进等工作,合力探索形成集规划、融资、开发、招商、运营全流程的市区联动机制。
“巡司河流域治理应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水城相融、统筹布局’原则,力争在开展水环境整治的同时,有效推动白沙洲片区城市更新,实现水、岸、城与周边城市空间高度融合、一体化同治,全面解决影响巡司河水质的暴雨溢流和雨水污染等问题,重现河水清澈见底、水面飞鸟翔集、两岸游人如织的盛景,复兴武昌古城,恢复长江主轴蓝绿生态空间。”亢德芝说。
巡司河一头连着南湖,一头连着长江。其中长江口位于老武船厂区,也就是如今正在打造的武昌湾。
“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巡司河有相当长的一段被箱涵盖住了。国际上很多好的城市景观,往往是江河与城市融为一体和谐共生的风貌。”亢德芝说。揭开巡司河的盖子,将其打造成精品河岸,通过武昌湾与长江融为一体,形成江、河相融的景观公园,势必会提升片区的品质和功能,这对提升武昌古城的整体品质也将会起到极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