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7日

如何让社区食堂吃出幸福味道

代表委员建议:将配餐与老年群体活动一体化运营

东亭社区幸福食堂正在包居民订的饺子

景兰苑“怡萱盈”爱心餐吧工作人员为取餐居民打包饭菜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王峻 陆缘 胡长幸 孙婷婷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既要让老年人享受美好“食光”,又要抓住年轻人的胃口。正在召开的武汉市两会上,“社区食堂”成为与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近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探访武汉多个社区,了解社区食堂建设和运营情况。

声音

盼建食堂和街坊一起吃饭玩乐

“这里饭菜可口、卫生环境好、服务态度也蛮好。”77岁的朱婆婆是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景兰苑小区“怡萱盈”爱心餐吧的老顾客,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一直以来如何吃饭成了她和老伴的烦恼。如今,家门口的爱心餐吧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不知不觉间,朱婆婆在这里就餐已经有7个年头了,爱心餐吧发起人刘久元早已把朱婆婆当作自己的好友。

爱心餐吧于2013年8月建成,主要为百步亭4个社区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午餐,解决他们就餐问题。餐吧内工作人员多为社区志愿者,义务为爱心餐吧服务。

爱心餐吧成立伊始,一顿饭收费8元,多年来基本实现了盈亏平衡。直到2年前,随着物价上涨,才由8元涨到10元。不过,由于志愿者们年龄逐渐增长,不少人已年过七旬,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引入第三方”。

2022年8月1日,“爱心餐吧”正式引入第三方——武汉市江岸区怡萱盈养老服务中心。有了第三方加入,聘请了专业厨师,提升菜品口味,价格依然维持在每餐10元。

“目前只能保持收支平衡,还在找不同的方式盈利。”该养老中心负责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主要是人力成本、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

极目新闻记者走访武汉多个社区食堂发现,普遍坚持公益或半市场化运行,比较依赖政府的补贴,需要社区志愿者、共建单位的支持。在实际运行中,社区幸福食堂位置一般较偏,从服务老年人出发,饭菜定价较低,受到的监管也比普通餐馆更为严格,实际运营过程中困难较多。

尽管可持续运行多少面临过困难,但社区食堂的服务,得到了一部分“家里做饭不便、外边吃又贵”的老年人欢迎。

在社区建立老年食堂,是不少市民的诉求。记者在走访社区时,发现不少社区目前还没有食堂。

“家中老人年纪偏大,独自在家做饭不便,用电用气也有一定危险。”家住光谷的吴先生说,因长期在外出差,他很希望社区能建一个食堂,解决家中高龄老人的吃饭问题。

采访中,不少老年人都希望社区建一个食堂,就像社区活动中心一样,可以和街坊们一起吃饭、玩乐。部分社区也反映,由于场地等因素限制,没有办法很快建立食堂。

探访

幸福食堂收到了年夜饭订单

昨日上午11时许,武昌区东亭社区幸福食堂内饭菜飘香,16个热气腾腾的菜品和卤牛肉等熟食整齐排列。

“赵爹爹,今天您想吃点什么?”70岁的赵爹爹刚走到食堂门口,工作人员便询问起来。

“孩子平时不在家,我自己在家做饭蛮麻烦,做多了剩了,做少了又不够吃,营养也跟不上。”赵爹爹说道。

在后厨,志愿者正在根据居民的订餐单紧张地打包,准备上门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东亭社区群干告诉记者,社区有370多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他们多数行动不便,社区对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上门配送服务。

临近中午12时,租住在东亭社区、工作也在附近的王先生来到幸福食堂就餐。他说,平时上班没有时间做饭,幸福食堂提供早中晚餐,不仅饭菜可口,还很实惠。

“我们的幸福食堂不仅服务社区老人,也对其他居民开放。”群干介绍,食堂营业到晚上九点,很多上班族刚下地铁,就在群里点餐,到幸福食堂就可以直接吃上热饭热菜。

丰富可口的菜品和周到的服务,让不少社区居民把幸福食堂当作自己家的餐厅。食堂工作人员刘静告诉记者,食堂深受居民喜欢,日均就餐超过800人次。

“在节假日,我们还有特色菜品,不想下厨房的居民可以订餐。”刘静说,春节临近,食堂已收到不少居民的年夜饭订单,“我想这是对我们食堂的莫大肯定。”刘静说。

同一时间,青山区新沟桥街道光明社区的“社区好味到”食堂,来就餐的不仅有头发花白的老人,还有上班族、外卖小哥等群体。

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餐费更便宜,还有志愿者送餐上门。食堂负责人张女士说,1份两荤一素的盒饭加上跑腿一共只收10元。“都是社区提前1天将高龄、孤寡、残疾等特殊老人的用餐需求发给我们,我们做好后,用餐车将盒饭送到社区,最后由志愿者帮忙送上门。”张女士说,志愿者为老人送饭三次,即可获得一张价值15元的餐券,可以用它在食堂就餐。

“除了周末子女回来,我平时都在这里吃,已经吃六年了。”带着孙子过来点餐的王爹爹说,家里人少,他更喜欢清淡的饭菜,开火做饭成了麻烦事。“这里的菜分量合适,清淡好下口。”他透露,在这里办卡用餐,还有优惠。

建议

将配餐与老年群体活动一体化运营

“老百姓要吃得好,服务企业也要活得好才行。”针对一些运营机构存在的造血难问题,武汉市人大代表王学丽认为,只有企业运营得更好,才会有更多心思变着花样做出好菜,“企业不能仅靠政府扶持和补贴,应该扩大服务面、提供个性化服务,将优质服务范围延伸到年轻群体,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

“为周边的园区、企业、写字楼等,开通外卖服务或订餐服务。”武汉市政协委员唐志清给出了同样的建议。他认为,老年人面临的吃饭难,除了老年人自身出行、自理等困难,也有食堂运维机构的困难。他说,一些高龄老年人自己做饭,甚至还存在一定的用气用电等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一些社区食堂不但建设难、运行难、管理难,而且难以便利、贴近服务老年人,因此,急需提高为老年人提供用餐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他建议,可以充分利用社区闲置房产打造食堂,这样对于运营企业或机构来说,可以节约房产购买、场地租赁的资金,提高企业运营的积极性。

一个社区或片区,有多少老年人有就餐需求?他们的就餐喜好有什么特点?唐志清说,运营企业要提前做好摸排和调查,掌握辖区老年群体的相关数据信息,评估就餐需求数量,制定盈亏平衡点,“比如食堂面积、员工数量、物资筹备等,都要依据摸清的大数据进行规划设计。”

他说,社区老年食堂,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它可以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有机结合起来,将爱老敬老、三助一护,融合其他老年群体活动,实现休闲、娱乐、就餐一体化运营,“这样的话,老年食堂的人气就会旺起来,对吸引人流量,也就有了抓手。”

他同时建议,老年食堂在运营过程中,从食材、制作到出餐、配送,都要有严格的规范流程,让老人吃得安心舒心。

--> 2023-01-07 代表委员建议:将配餐与老年群体活动一体化运营 4 4 楚天都市报 content_206959.html 1 如何让社区食堂吃出幸福味道 /enpproperty-->